當責不讓,不再沒肩膀

經理人最忌「硬不起來」,不論你是企業的高階主管,或是部門的小主管,只要再「多加一盎司」,別害怕承擔責任,更別害怕放手讓部屬當責。建立一個當責團隊,你將贏得更大的成果。

這則小故事你肯定似曾相識。

有4 個人分別叫做所有人(Everybody),某個人(Somebody),任何人(Anybody),和沒有人(Nobody)。公司有一件重要工作需要完成,「所有人」都被要求去做。「所有人」很確定「某個人」會去做,而且「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卻「沒有人」把工作完成。

於是,「某個人」很生氣,因為這是「所有人」的工作。「所有人」認為「任何人」也可以做,但是「沒有人」了解,「所有人」是不會去做的。最後,「所有人」指責「某個人」,卻「沒有人」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的事。

在組織或企業中,人們經常不自覺地陷入上述此種相互推卸責任的惡性循環。好比一場跨部門的brain-storming(腦力激盪會議),一不小心就變成瘋狂的blame-storming(指責、批鬥大會)。

只會推卸責任的組織,絕不可能擁有高績效和執行力,企業更迫切需要的是勇於承擔全責的「當責者」。

「當責」一詞源自於英文“accountability”,根據《當責》一書作者張文隆詮釋的定義,當責者擁有一種能行使“one more ounce”(多加一盎司)的人格特質。不僅是100%傾注心力,更具有110%的專業與自發精神。

遭遇困難時,當責者不會掉入「受害者循環」(victim cycle),反而能正視問題(seeit)、擁有問題(own it)、解決問題(solve it)與著手完成(do it)。

在熟悉如何應用「當責」法則之前,你必須先知道何謂「受害者循環」,才能避免掉入陷阱中。

跳脫受害者6 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