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震盪中,日本經濟再起!?

1987年 11 月,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在《週刊東洋経済》上,以〈泡沫膨脹的地價〉為題,首度使用「泡沫」一詞來描述日本急速飆升的不動產價格。
1988 年之後,「泡沫景氣」開始成為日本媒體用來形容當時日本經濟現象的一貫用語。日本的泡沫景氣,主要表現在不動產市場與股票市場的飆漲。在不動產市場方面,1990 年日本全國不動產總值約 2,456 兆日圓,為美國全國不動產總值的 4 倍。在股票市場方面,日經指數在 1989 年 12 月上漲至 38,915 的歷史高點,時價總額突破 590 兆日圓。當時,東京股票市場的交易量,超過紐約股票市場與倫敦股票市場的總和。

失落的30 年
日本GDP僅成長1.5 倍

進入1991年之後,日本的不動產價格開始下滑,泡沫景氣出現重大裂痕。而東京股票市場也在短短的34個月內,從歷史高點的38,915 點跌至 1992年8月 18 日的14,309點,下跌幅度超過 60%。大量的帳面資產在短短的2年內化為烏有,許多日本企業與個人更被迫背負無法短期內償清的債務。而自石油危機後開啟的經濟成長期,也隨著泡沫的破滅而結束。2000 年代初期,日本政府統計過去 10年的經濟情勢,發現日本GDP的年成長平均僅 1%,遠低於其他工業國家。日本輿論開始用「失落的10年」一詞,來描述 1990 年代的日本經濟。
當時的日本,主要是因為制度與結構的失衡、金融體制的失調與總體經濟政策的錯置等諸多因素,進入戰後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停滯時期。之後雖然出現短暫的復甦景象,但又受到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與全球金融海嘯(200年)等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少子高齡化、311 東北大地震(2011年)等國內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也讓日本無法擺脫經濟停滯而進入「失落的20 年」、「失落的30年」。
若以GDP的增長幅度來看,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間,日本GDP僅成長 1.5 倍。同一時期,最大經濟體的美國,GDP成長了3.5倍;中國 GDP 成長了 37 倍,德國 GDP 成長了2.3倍。

2023年日本復甦
4 優勢結束通貨緊縮

進入2023年之後,長期陷入停滯的日本經濟,開始出現復甦的跡象。首先是2023年4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4.1%,創下日本泡沫經濟以來的最大漲幅。日本道路沿線土地價格也較去年平均漲1.5%,連續 2年攀升。長期以來被日本視為成長停滯元凶之一的「通貨緊縮」,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其次是日圓貶值掀起日本觀光熱潮。雖然第一季入境日本的 500萬人次外國觀光客,不及 2019 年同期 800萬人次。但外國觀光客的平均消費金額,從 2019 年的 15 萬日圓,上升至2023 年的 20 萬日圓,直接推升了觀光經濟。其三是為了因應通貨膨脹與吸引更優秀的才,日本整體工資將從2023 年起上調3.7%。此一工資調漲幅度,幾乎等於1990 到2019年日本名義工資的4%漲幅。換言之,2023 年日本勞工一年的加薪幅度,幾乎等於過去 30 年的總和。其四是日經股指數與企業信心指數的上揚。在日經指數方面,有 225 支成分股的日經指數連續 2 個月漲幅超過 2,000 點,並在 2023年 6 月突破 33,000 點,創下 1990 年 3 月以來的新高。在企業信心指數面向,依據 2023 年第二季日本銀行的報告,日本大型製造業信心指數為正 5,較上季成長 4 大點;大型非製造業則為正 23,較上季成長 3 大點,兩項信心指數都是2019 年以來的新高。
對於上述經濟數字與經濟現象,多數的經濟評論家將其視為「日本總體經濟環境好轉」的訊號。抱持此一觀點的主要理由,包括日本銀行持續採行貨幣寬鬆政策、日圓貶值有助於外資進入日本、日本有望擺脫通貨緊縮、觀光經濟可進一步推升國內市場需求等。而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於 2023 年 6 月提高日本五大商社(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丸紅、伊藤忠商事)持股至 8.5% 以上,是國際投資者看好日本經濟的具體行動。

巴菲特看好日經濟
投資人活絡日本市場

另一方面,部分經濟評論家認為,目前的日本經濟是在美中貿易戰、COVID-19 疫情、高科技供應鏈重組、俄烏戰爭等衝擊下的短期反彈。特別是判斷日本經濟是否能走出失落困境的關鍵,是持續 30 年的通貨緊縮。若是無法擺脫通貨緊縮,日本經濟發展無法重回景氣的軌道。對日本經濟前景抱持謹慎態度的評論家認為,目前日本的通貨膨脹是暫時現象,主要是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糧食價格的上漲,以及產業供應鏈斷鏈的結果。歸因為國際因素,若戰爭影響層面減緩、供應鏈重組正常,日本重新回到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依舊存在。然而,海內外市場對於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主流意見是抱持樂觀的態度。
透過巴菲特此次投資日本的背景與策略來看,可以一窺日本經濟再起的面貌。首先,地緣政治上的相對低風險,以及日本商社的全球化與多角化業務,可分散投資分險。其次,日圓匯率下跌,且日本股市的本益比被低估。五大商社股票的本益長期以來只有 6.6 到 8.8 之間,遠不及合理本益比的15。其三,商社所擁有的資訊網絡、企業網絡,使其成為市場變動時期的企業贏家。最後,以商社為中心,牽引品牌製造業發展的日本經濟發展模式,是日本經濟再起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以巴菲特為首的外國資金進入日本,雖然拉抬了日本的股市,但也有可能讓經營者、投資人產生誤判,導致股市扮演的景氣預測角色失準。此外,巴菲特大張旗鼓地進軍日本股市,自然而然地引起其他日本企業與投資人的關注,也會趁著日圓貶值與穩定的日本國債收益等利多,將海外資產轉移至日本國內,在短期內進一步活絡日本的經濟。

維持復甦力道
日本商社成關鍵助力

如果日本要趁這波投資潮,扭轉過去頹喪的經濟發展狀況,首要之務是必須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吸引日本的製造業回流,重新打造強韌的供應鏈,強化日本製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製造業佔日本 GDP 的 20%,也就是 5 兆美元中的 1 兆美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台灣 GDP 的8 千億美元。其中,以汽車產業為主的製造業是日本最核心的國家利益。汽車產業在日本國內創造了 550 萬個僱用機會,圍繞著汽車產業的半導體、資通訊、新能源、AI 等,也成為未來日本經濟發展的重點。
受到巴菲特關注的日本商社,在日本製造業的企業網絡中,佔有關鍵的地位與影響力。面對未來的高科技供應鏈,日本商社可透過旗下各種相關企業的資金、技術,應用在材料、精密機械上,具有龐大的經濟潛力。對預算規模不足的日本政府來說,有必要借力使力地引領這些龐大的資金與具競爭力的技術進入製造業。具體的做法包括強力的政策支持(如台積電的熊本廠投資、美光的廣島廠投資、電動車的政策補助等),明確的產業願景與策略地圖(如氫能車、氫燃料電池戰略路線等)。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製造業若能掌握供應鏈轉換的重要契機,重新取得關鍵產業的競爭優勢,日本經濟的再起將有機會成真。(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3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