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腎絲球!預防腎臟纖維化,幹細胞生長因子的抗炎任務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負責調節水分、平衡電解質、排除代謝廢物等工作,若罹患腎臟病,對健康和生活都將造成極大衝擊。除了藥物、透析、腎臟移植,幹細胞生長因子也可以用來治療慢性腎臟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腎臟位於後腰脊椎的兩側,左右各一,最小的基本功能單位是「腎元」,左右腎臟各有100萬個,血流量大且微血管遍佈,每分鐘約可出入1~2公升血液,是腎臟進行液體過濾、離子回收的主要部位。每一個腎元都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所組成,其中腎小體包含腎絲球(glomerular)和鮑氏囊(Bowman's capsule),血液會先在腎絲球進行超濾作用,接著在腎小管進行再吸收作用,以幫助形成尿液、調節生理平衡。

腎臟也具備內分泌的功能,幫助調節血壓。當腎素釋放時,可構成人體重要的「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用於提升體液容量和血壓;紅血球生成素可促進紅血球生成,維持血液濃度。因此,若腎臟因為各種因素導致過濾功能不良,就會造成體內代謝物質無法順利排除、離子濃度和酸鹼失衡,嚴重程度若危害細胞健康,最終可能讓腎臟纖維化,引發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和多種慢性疾病合併症有關
腎臟病變可分為可即時治癒的「急性腎損傷」,以及長期功能損害導致的「慢性腎臟病」兩種。慢性腎臟病又名「慢性腎衰竭」,除了多囊性腎病變、腎構造異常等遺傳性因素之外,也和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紅斑狼瘡等慢性疾病合併症息息相關。

在上述諸多慢性疾病當中,又以糖尿病為肇因之首。根據統計,近三分之一的糖尿病友同時也是慢性腎臟病患者,而在需要接受血液透析(俗稱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中,也有高達四成以上是糖尿病友。究其原因,高血糖會導致過濾過度旺盛,逐漸耗竭腎絲球能力,血液中的糖化終產物也會導致腎絲球發炎,造成腎絲球病變而喪失過濾能力,於是蛋白進入尿液中,引發慢性腎病變。

腎絲球過濾效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代表腎臟的功能,數字愈小,功能就愈差,若數字小於60,血液、尿液、影像學檢查均有異常,且以上病徵持續三個月者,即為慢性腎臟病。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資料,慢性腎臟病的進程分為以下五期:
▲ 第一期:GFR>90,腎功能正常,但可能有血尿、蛋白尿。
▲ 第二期:GFR=60~89,腎臟輕度損害。
▲ 第三期:GFR=30~59,腎功能中度損害。
▲ 第四期:GFR=15~29,腎功能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