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孔粗大如橘皮、狂出油長痘痘?揪出元兇「蠕形蟎蟲」
近年來「蠕形蟎蟲病」的議題討論度相當高,許多患者只要有玫瑰斑症狀就會覺得是否為蠕形蟎蟲在作怪?到底什麼是「蠕形蟎蟲病」?跟玫瑰斑又有什麼關聯?如何治療才有效?這次特別諮詢專業醫師,來為大家詳細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臉上竟有蟲寄生?認識蠕形蟎蟲病!
只要講到「蠕形蟎蟲病」,很多人就會聞「蟲」色變,驚慌為何臉上會長蟲?陳奕仁醫師解釋,其實蠕形蟎蟲是皮膚上一種共生的寄生蟲,幾乎成年人臉上都會有,只是量多量少的問題,食物來源主要為皮脂腺和表皮細胞,正常情況下一平方公分的面積會有1∼5隻,並不會致病。但在某些情況下,蠕形蟎蟲數量可能多達上百隻,免疫系統會產生失衡,刺激發炎反應,出現搔癢、丘疹、小膿皰、血管擴張等症狀,當大量的蠕形蟎蟲塞在毛囊開口時,還會導致毛孔變得粗大如橘子皮。
誘發蠕形蟎蟲增生的因素有哪些?
蠕形蟎蟲主要的食物是皮膚上的皮脂和角質,陳奕仁醫師提醒,若肌膚油脂分泌過多,或是擦了太複雜的保養品、不正確使用卸妝油等,使得表皮屏障受損毛孔阻塞,進而導致蠕形蟎蟲增生。此外,當人體免疫系統降低、壓力大、熬夜晚睡,或是臉上有濕疹,長期過度依賴類固醇,也可能會導致蠕形蟎蟲變多。
如何診斷蠕形蟎蟲是否過多?
陳奕仁醫師表示,想知道自己的肌膚是否有蠕形蟎蟲過多的問題,專業的醫師初步會使用皮膚鏡觀看,毛孔上是否有白白的一點一點像粉刺的東西,再觀察患者本身是否有蠕形蟎蟲過多的症狀如紅、癢、小膿皰等。若懷疑為蠕形蟎蟲過多所導致,會進一步驗蟲,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以拇指擠壓類似擠痘痘的方式,第二、用三秒膠滴在玻片把病灶黏起來,第三、使用膿皰用針挑出來。以上的三種方法都會有輕微的疼痛感,將毛孔內的分泌物擠出後,再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確認是否真的有蠕形蟎蟲過多的情形。
蠕形蟎蟲過多該如何治療?
若診斷為蠕形蟎蟲過多所造成的玫瑰斑,陳奕仁醫師指出,通常會建議外擦搭配口服抗生素來殺蟲,外用藥可選擇新型雙效殺蟎蟲藥膏或是治療疥瘡的藥膏,疥瘡藥膏相對較刺激容易造成敏感問題,目前大部分都是使用含有ivermetcin(伊維菌素)成分的新型雙效殺蟎蟲藥膏,同時具有消炎及殺蟲功效,刺激度也相對較小,目前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可以改善蠕形蟎蟲過多引起的皮膚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