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台反無人機能量不足 應完善戰術及定點防護網

國防院學者賴達文今天指出,台灣反無人機能力不足,應加速採購多元偵測及硬殺設備,完善戰術層級(單兵及機械化部隊)及定點設施(軍營、陣地、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網,並以現有((人載)台強化機動反制。

國防部智庫、國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政策分析員賴達文,今天於即時評析專區撰文「台灣反無人機能力的缺口與強化」。

賴達文指出,漢光演習近日剛結束,演習過程中澎湖馬公基地連續多日遭無人機侵擾,且無法有效驅離反制,自民國111年金門無人機侵擾事件迄今,反無人機設備仍以干擾槍為主,雖預計今年底完成26套反無人機系統建置,但現行無人機運用變化多,威脅程度不亞飛彈,須思考如何強化反無人機能力。

賴達文強調,目前為承平時期,不論侵擾意圖為何,多數僅限觀測;若戰爭時期,早已造成嚴重破壞及傷亡。例如俄烏戰爭針對步兵、裝甲車及運補車使用自殺無人機攻擊,或以伊衝突中,伊朗首日即發射100台見證者-136(Shahed-136)無人機,對地面部隊傷害極大且會對防空系統形成壓力,因此須要更有效的偵測及攔截方式。

賴達文建議,目前台灣反無人機能力不足,應加速研擬採購多元偵測及硬殺設備,完善戰術層級(單兵及機械化部隊)及定點設施(軍營、陣地、關鍵基礎設施)的無人機防護網。

他提到,後續也應建置多元反無人機系統,將資料融合、整合建立統一C2平台,並提升AI辨識能力,增加攔截率及降低誤判;另外,現行針對無人機侵擾主要以通報警察單位蒐證,進行追查及軟殺方式,但依程序需處理時間,造成防護空窗期,應研擬修改法規,在侵入特定地區,如總統府、官邸、軍事陣地及關鍵基礎設施或特殊狀況時,可授權執行硬殺處置。

最後他強調,Skynex為烏克蘭評價極佳的短程防空系統,能高效率攔截俄羅斯無人機及巡弋飛彈,除可建置於外島及重要設施外,應考慮與萊茵金屬公司合作,以雲豹車體為基礎開發台版30mm Skyranger(30mm機砲為CM34使用的彈藥,可共用,無須另產或另購)。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