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速照相密度高惹民怨 郭國文廖先翔問限速合理性、蔡易餘爆精準度有問題


測速照相密度高惹民怨 郭國文廖先翔問限速合理性、蔡易餘爆精準度有問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藝人陳為民23日發文,痛批台灣測速照相機密度高,形容是「國恥」,引發輿論討論。對此,立委廖先翔今(25)日於院會總質詢時指出,各地廣設科技執法及測速照相機,因缺乏統一設置原則,導致民眾申訴案件暴增,顯示系統欠缺人性化考量,且常被質疑是「無差別開單」的陷阱。立委郭國文則直言,比起測速照相的密度,他更關心限速的合理性。


「當一支測速照相,一年可以收到約8000萬罰款,那我們該檢討這個限速是不是太不合理!」郭國文提到,最近大家熱烈討論測速照相機的密度,由於他的選區大,若整天跑攤,里程數可達300公里,自己也經常是測速照相的受害者,而他覺得根本問題來自於「限速不合理」。


以自己選區為例,郭國文說,明明麻善大橋上限速70公里,結果下橋就突然驟降到50公里。他強調,不合理的限速導致駕駛人難以遵循,又因廣設測速、科技執法,導致民眾被剝奪感強。


「過去只要發生重大車禍,往往就是下調速限,才出現許多又寬又少車的道路限速只有40或50公里。」郭國文說明,因此他於今天立法院總質詢,提案要求交通部做通盤檢討速限制定,以及測速照相與科技執法的設置,「只有從根源改善問題,才能解決民怨!」


廖先翔稍早於臉書貼文表示,他今天要求行政院與交通部,比照噪音科技執法,明訂「測速照相機設置原則」,院長卻不願正面回應,甚至扯上藍綠。他說,自己不會就此停下,必要時也會推動修法強制中央訂定要點。


測速照相到底是為了「安全」還是「斂財」?廖先翔表示,政府稱為了安全,但民眾普遍覺得在抓錢,因為「限速不合理,加上照相機亂設」。他說,事實也證明超速並非主要肇因,109年事故中,超速僅佔2.13%;114年1到8月事故主因前10名沒有超速;96年到113年事故死傷反而增加到39萬人。


提到肇事真正原因,多為未保持距離、未讓車、轉彎不當、分心駕駛。廖先翔指出,分心駕駛的源頭之一,就是道路限速設計不合理,駕駛被迫一直盯著儀表板與照相機。


廖先翔提到,國際標準是「85分位車速才是最安全」,但我國卻沿用「道路設計速率」導致筆直路段也被拉低速限。他解釋,先進國家普遍採「85分位自由車流速率」,意思是「85%的駕駛在自然情況下覺得安全的速度,就是合理速限。因為車速越接近一致,事故率越低。」


「但我國速限多採道路設計速率,只要整段道路某處有彎道、坡度或視線受限,整段筆直路段也會被迫一起用較低速限。」廖先翔說,結果造成明明筆直安全的道路也被壓到不合理速限,照相機大量設在這些「被降速」的路段,駕駛看到相機急煞、過了相機又加速。他直言,人為製造忽快忽慢的危險車流,這才是真正提高事故風險的原因。


事實上,許多立委過去就關心過相關議題。立委蔡易餘去年10月23日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就向曾任民意代表的交通部長陳世凱,提及一件司機們因聯結車被測速照相拍照的陳情案。他表示,司機們提供了行車紀錄器(大餅)、GPS和ETC相關車速數據,證明他們並未超速,卻不被交通部認可這些證據。


蔡易餘說明,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聯結車等大型車輛皆須依法裝設經「審驗合格大餅」,否則將有相關罰則;雖然警政署仍堅持測速照相的結果無誤,但他質疑,既然交通部透過法規,強制大型車輛安裝大餅,又為何不信任自己檢驗合格的設備?他認為:「交通部要信任自己的制度!」


蔡易餘今年6月5日又在臉書貼文,呼籲交通部應信賴合法設備,莫讓行政怠惰損害駕駛權益。他提到,媒體報導一則重要的司法判決,台塑貨運葉姓司機因雷達測速儀誤判超速遭罰,法院最終採信其行車記錄器「大餅」及GPS數據,判決撤銷罰單;這項判決不僅是遲來的正義,更再次凸顯交通部在面對交通違規申訴時,長期以來所暴露的消極態度與行政怠惰。


蔡易餘回顧過去,表示這並非單一事件;去年7月3日,他與立委王美惠、陳冠廷、黃捷共同召開「駕駛依法加裝大餅只保受罰不保申訴」記者會,當時為了協助這些辛苦的駕駛朋友自清,他與多位立委3度召開協調會,然而交通部監理單位卻未能發揮應有的裁量權,反而將責任推給法院,要求駕駛自行提起行政訴訟,這種只想避免麻煩、消極行政的心態,完全缺乏行政機關應有的同理心。


蔡易餘當時就喊話,呼籲交通部必須展現魄力,用行動回應人民的期待,而非讓行政怠惰成為損害人民權益的幫兇。


照片來源:南投縣政府警察局網頁截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隨母入監幼兒照護失當 監察院糾正矯正署、社家署


李柏毅批藍白《財劃法》暴衝 傷高雄軟硬建設憂捷運紫線「掰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