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文/黃信安


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文/黃信安 圖/黃信安攝影



如果說『潤泰翠湖春』是一場自救與重生,那麼大直『圓山大觀園』主委林永隆的經驗,則呈現了不同社區因管委會存廢,而走向的兩種結局。



「沒有管委會,公共設施就像無人看顧的孩子,時間一久,不是荒廢就是爭議。」林永隆回顧自己曾住過的四個社區,感觸特別深。他親身參與過社區從混亂到成熟的不同階段,更清楚為何管理品質差異巨大。



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圓山大觀樓』社區因管理佳曾獲獎。圖為主委林永隆


林永隆舉例,汐止一處屋齡近30年的別墅社區,早年規劃有籃球場、泳池,公共設施一應俱全。然而,交屋後未成立管委會接手,這些公設產權最後被建商陸續出售,僅留住戶使用權。林永隆15年前搬入時,還曾擔任副主委,眼見原本是社區亮點的泳池,因產權爭議而荒廢,籃球場旁雜草叢生,無人願意負責整理。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內湖一棟公寓。住戶人數不多,各自為政,水塔維護需要各棟臨時分攤。管線堵塞時,往往得臨時湊錢請工人維修,直到成立管委會後,才逐漸有組織力量協調財務與修繕。



相比之下,林永隆現居的大直『圓山大觀園』則完全不同。他10年前搬入時,管委會已成立多年,雖然早期規範稍嫌不足,但隨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逐步落實,社區也逐漸導入制度化管理。「住戶整體水準高,配合度也好,所以一路下來算是平穩。」他說。



在這裡,管委會的制度化已成日常:例行會議固定召開,重大修繕則透過舉手或不記名投票表決,避免人情壓力;對外聘用的物管公司、保全、清潔、園藝人員,則被視同家人,住戶會在會議中公開感謝他們的付出。林永隆直言,這種氛圍才是社區能長久運作的關鍵。



『圓山大觀樓』在2020年優良大廈評選中,獲得「風華再現組」第一名。憑藉長期維持的公共安全、完善的社區規劃與住戶的高度配合,該社區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展現制度化管理的成果。



林永隆歸納,社區能否成立並維持管委會,關鍵不只在制度,更在住戶素質與共識。若大家水準接近、願意溝通,凝聚共識就相對容易;反之,若住戶背景差異過大,各懷心思,公共事務往往淪為各自為政。



其次,制度化程序不可或缺。有了規約、透明財務與固定會議機制,住戶才有信任基礎,意見分歧時也能透過表決解決,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吵。最後,仍需有人願意承擔責任。唯有人帶頭推動,加上制度支撐,社區才可能走上良性循環。



延伸閱讀》
五樓以下補破網,政策開外掛
任期限制避「萬年委員」 保全、寵物、噪音一次解析 管委會如社區行政院 決定你家大小事
一盤散沙到有序社區 老屋翻轉的自救之路,關鍵三把鑰匙



老屋風險清單1:火災、磁磚雨連環爆!六成老宅藏城市級危機
老屋風險清單2:管委會失聯:從萬華到公館,社區共識為何總組不起來?
老屋風險清單3:從南港到信義,沒對口的城市,誰來負責?
老屋風險清單4:老屋治理慢半拍 下一場悲劇會發生在哪?



老屋翻身1/潤泰翠湖春:燈泡壞三年沒人修、地下室像廢墟 80歲住戶站出來拉回正軌
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老屋翻身3/老社區變好最缺的不是錢 得有人願意當「不討喜的人」



管委會大小事1/社區憲法怎麼定?主委、監委、財委的真正權力一次搞懂
管委會大小事2/鄰居半夜吵、寵物不能落地?社區吵最兇的事一次解答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老屋翻身2/圓山大觀園:把保全當家人、大小事表決 這社區把管理當日常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