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手機綁架的《焦慮世代》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現代人的焦慮感似乎越來越難以安靜下來。手機的震動聲、訊息的提示音、社群媒體上不斷更新的動態 我們的大腦幾乎沒有片刻休息。很多時候,其實不是生活太忙,而是太容易被資訊牽著走。對於這種狀況,專家建議:偶爾放下手機; 放下的時間越長,大腦就越健康。


在暢銷書《失控的焦慮世代》(The Anxious Generation)中,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作家喬納森・海德特探討了造成Z世代焦慮與憂鬱激增的社會變化 特別是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出現。這本書催生了「焦慮世代運動」,這項運動致力於改變政策、文化和行為。在海德特的領導下,團隊持續關注兒童使用手機的立法,並撰寫文件,提供政策想法和其他措施。



被手機綁架的《焦慮世代》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Z世代並非唯一受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影響的族群,事實上,每個世代都深受影響。如果你在過去幾年裡也感覺到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響,以下『焦慮世代運動』所提供的緩解焦慮提示:


1.把手機放遠一點


首先,要讓手機在生活中不再佔據主導地位。你可以關閉通知、讓訊息不再同步到電腦,也可以試著「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幾個小時」。當我們休息得越久、越能有深度工作與專注的時間,大腦就會越健康。此外,也建議把手機使用時間「分段化」,例如,若習慣看新聞,就每天只安排20分鐘專心閱讀,而不是整天反覆滑手機。


2.做一些讓你害怕或挑戰的事情


這是第二個緩解焦慮的建議。在職場中,面對挑戰會讓人成長,尤其是那些需要動腦或承受壓力的任務。在人際互動上也是如此,例如主動與陌生人閒聊,這種「小勇氣」的影響其實很大。無論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做困難的事會讓人變得更有自信、更有能力、更有創造力,這些挑戰也能有效減輕焦慮。


誰才是焦慮的一代? 「焦慮世代運動」艾莉莎・阿諾德認為:「事實上,焦慮的,是我們所有人。」也許,我們無法完全脫離手機與網路的世界,但我們可以選擇與它保持更健康的距離。


Reference:


Want to lower anxiety? Put your phone away: ‘The longer we can take breaks, the better our brains will be,’ expert says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