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阿公肩挑鏟子救災 人間菩薩感動全台
近日,花蓮馬太鞍溪因颱風與豪雨形成堰塞湖,導致光復鄉一帶嚴重積水。洪水退去後,街道與住家被厚重泥濘覆蓋,災後復原工作艱鉅。然而,一位高齡90歲的阿公卻以其無私的行動,成為這場災難中的感人亮點。
孤身赴災的決心
9月26日,臉書粉專「今日花蓮」分享了一張照片,迅速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照片中,一位滿頭白髮的老翁安靜地坐在火車站大廳,身旁放著一支沉重的大鏟子和兩袋工具。他神情專注,沒有多餘的話語或表情。據了解,這位阿公已年過九旬,卻在災後的日子裡,天天帶著工具,獨自搭車往返花蓮光復鄉,加入災後重建的行列。
這位老翁的背影,不僅象徵著一名巨人默默守護的力量,更代表著台灣社會的無聲力量。
一名90歲老翁身旁放著鏟子,獨自前往花蓮救災,他在車站等待火車的背影被拍下,感動14萬名網友。圖/取自臉書粉專「今日花蓮」
網路熱烈回響
照片曝光後,短短數小時內便累積超過15萬人次按讚分享。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感動:「謝謝英雄阿公!」「台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默默行善的人,好人一生平安。」更有不少人提醒:「阿公有這份心實在令人動容,但務必小心自身安全。」
這些留言不僅是對阿公的讚美,也是社會共同的牽掛,讓照片背後的故事更加深刻動人。
志工齊聚光復鄉
除了這位阿公,「今日花蓮」粉專也分享了多張救災照片。畫面中可見來自各地的志工,不論年輕或年長,都趁著連假攜帶工具搭火車到花蓮,投入災後復原工作。一位志工表示:「雖然衣服弄髒、鞋子沾滿泥,但內心卻感覺富足愉悅。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正用實際行動幫助受災的鄉親。」
(圖/台鐵公司)
台灣的韌性與最美風景
台灣地處地震帶,颱風、豪雨等天災頻仍,每當重大災害發生,除了政府單位和專業救難團體,民間力量也自發湧入。這次花蓮災情中,九旬阿公的故事再次驗證,台灣最美的風景不是山川湖海,而是人心的善念與堅毅。
社會學者指出,這種「自下而上」的志工文化,反映出台灣人強大的社會凝聚力。無論年齡、性別、職業,當災難降臨,大家都願意挺身而出。尤其是像這位90歲的老人,身體或許不再健壯,卻用行動展現了「不分世代,人人有責」的公民精神。
災難中的光亮
媒體評論認為,這張「背影照」之所以能引發全台共鳴,是因為它超越了單純的影像。它不只是紀錄一位老人坐在火車站的瞬間,而是一種象徵:跨世代的傳承、無聲的力量、人性光輝的體現。
政府與民間的攜手
花蓮縣政府表示,光復鄉的災後清理工作龐大,感謝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與民眾熱心協助,政府也將持續調度機具與人力,加快復原進度。同時,也呼籲志工與居民在投入勞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二度傷害。
國際視野
國際媒體過去常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來形容這片土地。此次九旬阿公的故事,再次印證這句話。許多外媒在轉載相關報導時,也驚嘆於台灣民眾的凝聚力與韌性,認為這是民主社會最珍貴的精神資產。
(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結語:菩薩在人間
在泥濘與斷垣殘壁之中,一位九旬阿公的身影,提醒我們何謂真正的力量。不是高談闊論,也不是豪言壯語,而是每日清晨提著鏟子,默默走進災區,盡一己之力。
他的背影,映照的是堅毅、善良與無私;他的行動,傳遞的是希望、勇氣與愛。當網友喊出「人間菩薩」時,這不僅是對阿公的讚美,也是對台灣社會的肯定。因為只要這樣的精神長存,無論面對什麼災難,這片土地都能一次又一次站起來。
更多eNews報導
精神病裝的?土城惡男「不哭了」 拘留一夜吃飽睡足、氣色良好
「孫生離世,我也會離世」網紅DK道歉關機 坦言:聖母病發作
- 記者:吳之亨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