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換尿布髖關節咔嗒怪聲?髖關節發育不良3徵兆,掌握黃金治療期
寶貝健健康康長大,是每位家長最大的願望。家長要注意,在幫寶貝換尿布時,髖關節處發出的小小「咔嗒」聲響,有可能是小寶貝的髖關節脫臼了,如果能儘早發現及治療,就不必面臨到手術治療,甚至造成終生跛行的遺憾,別讓小朋友輸在起跑點上。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鄭士豪表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為嬰兒或兒童的髖關節非因受傷、感染併發症、各種肌肉麻痺或其他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5,雖然發生率不高,卻是嬰幼兒最常見髖部疾病。根據統計,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有半數以上的患者為兩側性發生,約有二至三成的患者為單側發生,而左側髖關節比右側的發生率來得高。
鄭士豪醫師表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並非關節一定有脫臼,因程度的不同,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造成關節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臼。脫臼程度輕重不同,有些可以徒手復位,若是無法徒手復位者,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髖關節發育不良3徵兆,早日診斷避免日後手術
嬰兒剛出生時,髖關節異常往往不容易察覺,但隨著年齡增長,大多在一歲後逐漸會出現脫臼、雙腿長短不一、跛行等症狀。幼兒的髖關節脫臼可分為輕微型與嚴重型,其中輕微型在早期較難發現。若兩側髖關節皆脫臼,常要到成年後因行走疼痛或髖關節外展角度受限而就醫,這時才被診斷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對這類患者而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解決行走疼痛與跛行的有效方式。
髖關節發育不良3徵兆(圖片提供/振興醫院)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若延遲診斷,治療會更為困難且效果不佳,因此新生兒的髖關節篩檢格外重要。近二十年來,台灣多數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案例,已能透過早期診斷與帕氏吊帶治療(Pavlik Harness) 而恢復正常,治療時間約3-6個月,成功率高達九成。
雖然發展性髖關節不良的發生率不高,但仍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髖部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嬰兒出生後三至六個月內,可由專科醫師透過觸診檢查髖關節的穩定性及是否脫位。若發現疑似異常,通常會進一步安排髖部超音波檢查。
六個月大前確診的嬰兒,多可透過骨盆吊帶固定改善;若超過六個月才診斷,則可能需要施以石膏固定,甚至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是避免日後併發症的關鍵。
觀察孩子是否髖關節異常,掌握黃金治療期
鄭士豪醫師表示,以下觀察重點提供家長參考,希望有助於提早發現孩子髖關節異常,掌握黃金治療期。
第一招:大腿外張受限
寶寶雙腿屈膝外張時,兩腿外張角度不一,如圖一。
第二招:檢查兩腳長度是否一致
由於長短腳原因很多,有些成人可能以為孩子是脊椎側彎,或是故意沒站好,因此忽略。建議父母可以讓孩子躺在床上雙腿屈膝、膝蓋併攏,觀察雙腳膝蓋高度是否一致,如圖二。
如何觀察嬰兒髖關節是否發育不良(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兒童健康手冊。圖片提供/振興醫院)
另外,如果孩子髖關節動作時有「咔嗒」聲響,或是走路時一拐一拐、步態不穩,建議盡快至小兒科接受進一步檢查是否為髖關節脫臼。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目前仍不確定,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任何下肢的異狀,請盡快就醫檢查,早期治療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好的療效。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研究:逆轉糖尿病仍會「傷心」!周建安醫師:留意糖尿病前期5大警訊
不只有瘦瘦針,還有「瘦瘦菜」!高敏敏營養師:地瓜葉4大營養好處
小兒腸胃炎最擔心嚴重腹瀉脫水!陳欣如中醫師:5要訣腸胃炎日常調理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2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