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拒學到樂學~魔法學校恩激優SEL 徹底顛覆孩子的學習焦慮!

【互傳媒/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開學症候群,每年九月,幾乎都成為網路搜尋的熱門詞彙之一。開學季,家長最怕聽到孩子的話就是:「我不要上學!」哭鬧、焦慮、失眠,甚至拒學,幾乎成了「開學症候群」的固定橋段。然而,在新竹芎林,有一所 NGU恩激優實驗教育,學生不但不怕開學,甚至「倒數計時」等著開學。有人還在暑假問:「媽媽,我可不可以不要放假?」——這不是奇蹟,而是社會情緒學習(SEL) 的力量。

▲情緒教育,讓學生可以樂在學習,向開學症候群說拜拜。
從崩潰到自信,Eli媽媽最清楚SEL的魔力。孩子曾就讀台北知名私校,壓力大到小一就嚴重磨牙。轉到恩激優兩個學期後,孩子不僅笑容回來了,還成了「愛上學」的小孩。另一位小三學生,過去用哭鬧勒索父母,如今能和媽媽冷靜協商。原本怕答錯而沉默的孩子,現在能對催促的爸媽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甚至有人因作業壓力拒學數學,如今重新找回對數字的熱愛。這些轉變都在告訴我們:當情緒被接納,孩子就能從「被動逼迫」走向「主動探索」,學習動機、信心與能力全面提升。

▲學習,不只在室內。戶外學習,會因為不是課本照片,而是實物觀察,往往趣味橫生,讓孩子的學習更專注 。
SEL由美國CASEL提出,強調五大核心: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與負責任決策。它並非「溫和的心靈課程」,而是培養孩子面對真實世界的「隱形超能力」。恩激優創辦人劉明剛博士直言:「別誤會SEL只是安撫情緒,它更關乎思維的養成。思維決定情緒,情緒決定行動。」因此,恩激優將木工、食農、童軍、表達課結合學科,用體驗與合作,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長大」。難怪OECD與UNESCO分別將SEL列為2030、2040的教育願景,因為它能同時培養認知、情緒與社會責任,是未來公民必備的能力。
面對手機成癮、網路霸凌、專注力不足等現代危機,很多人主張「禁止」。但恩激優選擇用SEL教孩子自律。「科技不是洪水猛獸,真正的問題是孩子能不能理解自己,能不能管理情緒與行為。」劉明剛指出。NGU的名字來自 Never Give Up。劉明剛相信:只要教育環境能讓孩子被理解、被啟發、被鼓勵,他們就會長成「樂於學習、擁抱夢想」且永不放棄的人。在無數孩子喊「我不要去上學」的九月,恩激優的學生卻迫不及待。這提醒我們——教育不該只是課本和考試,而是幫助孩子 成為快樂又有力量的人。
關於: NGU恩激優實驗教育機構
2021成立,以帶給下一代學習不厭、夢想不止的幸福人生為理念。因此認為,不分受教者、施教者或陪伴者,都應懷抱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的信心,來面對生命。所以英文簡稱為NGU;而在引導、啟發、趣味、關懷、鼓勵、肯定等「恩」典中被「激」勵長大的孩子,就能成為「優」異的人才,帶來一生的幸福。恩激優始終相信,社會情緒學習對帶來更喜歡學習,更優質學習的重要性。並致力於家庭、社會群體合作的可持續發展之承諾。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https://nguschool.com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陳家珍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