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益科大景觀系專題演講 林沛毅談AI如何引領景觀設計新時代

勤益科大景觀系專題演講 林沛毅談AI如何引領景觀設計新時代

【互傳媒/記者 蕭任峰/台中 報導】有鑒於近年來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迅速發展,生成式AI在建築與景觀設計上的應用日新月異,勤益科技大學景觀系於10/3日,特別邀請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系副教授林沛毅,以「生成式AI輔助景觀設計」為題,向師生深入分享AI在專業設計領域的最新趨勢與實際應用。演講現場討論提問踴躍,互動氣氛熱烈。

林沛毅副教授曾是勤益科大景觀系的兼任講師,目前任教於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專長涵蓋景觀規劃與設計、AI輔助設計與多媒體景觀建築。他長期關注人工智慧在設計領域的應用,並結合專業經驗進行跨領域研究,近年更致力於將生成式AI導入景觀規劃與建築設計實務,期望能開啟新一波設計思維。

生成式AI的崛起

演講開始,首先回顧人工智慧發展史,從1950年代圖靈測試到1980年代「深度學習」的萌芽,再到2012年GPU運算的突破,AI逐漸從理論走向應用,最終在2022年生成式AI的爆發性發展,才將AI帶入設計師的日常工作,徹底改變產業運作模式。

他強調,生成式AI的價值不僅在於速度,更在於創意可能性的擴展。過去製作一張室內模擬圖可能需耗時半天,如今只要數分鐘即可完成,甚至能隨時修改、替換元素,呈現出真實或超現實的效果。這不僅提升了效率,更讓設計師得以快速測試、驗證與表達多元構想。


勤益科大景觀系專題演講 林沛毅談AI如何引領景觀設計新時代
▲勤益科大景觀系邀請林沛毅副教授專題演講,講題為「生成式AI輔助景觀設計」。(圖/勤益科大景觀系提供)

從概念發想到設計專業助力

在演講的第二部分,林沛毅針對生成式AI的運作原理進行說明,並釐清外界對「AI是否抄襲」的疑慮。他指出,AI並非單純拼貼或複製,而是透過龐大數據學習,將圖像「打散再重組」,進而生成全新的成果。設計師能透過輸入提示詞來控制圖像風格、比例與細節,甚至進行反覆修正,使成果更貼近需求。

他以景觀與建築案例展示AI在構想初期的應用,例如輸入「熱帶海濱公園」、「沉浸式竹構造廣場」等關鍵詞,AI即可快速生成不同版本的概念效果圖,讓設計師能從中挑選方向,再加以深化。這種方式有如抽「扭蛋」一般,大量生成、篩選與再加工,使創意發想的過程更加高效。

技術平台與工具分享

林沛毅進一步介紹目前常用的兩款AI平台。第一是 Stable Diffusion,屬於開源系統,可在本地端運行,適合研究性質或希望高度客製化的使用者,但需仰賴高階顯卡支撐。第二是 Midjourney,則以雲端訂閱制運作,能快速生成藝術感與商業價值兼具的圖像,對學生與專業設計師來說皆具實用性。他建議學生可依需求選擇,甚至混合使用,以發揮最大效能。

AI不是取代,而是共創

除了展示工具與案例,林沛毅也提醒AI帶來的倫理與法律挑戰,包括智慧財產權歸屬、設計專業角色定位,以及算力資源的不平等問題。他認為,AI的本質是輔助工具,而非人類創作者的替代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透過AI放大設計師的想像力,並以專業知識與判斷力引導成果。

演講最後,勤益科大景觀系主任方智芳特別感謝林沛毅副教授的精采分享。她指出,AI的發展並非意味著人類將被取代,但可以確定的是,「會用AI的人,將取代不會用AI的人」。方主任進一步說明,AI的加入將解放設計師的雙手,讓更多原本僅存在於想像甚至意料之外的景觀與建築空間得以實現。此次演講不僅加深學生對AI在設計領域的實務理解,也為未來專業發展與學習視野開啟新的層次。


勤益科大景觀系專題演講 林沛毅談AI如何引領景觀設計新時代
▲勤益科大景觀系頒發感謝狀予林沛毅副教授,以表達謝意。(圖/勤益科大景觀系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