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中學科學實境課程 帶領學生穿越課本與科學現場

【創新聞 記者陳聖璋/台南報導】為拓展學生視野、深化跨領域學習經驗,台南市私立長榮中學高二自然組學生特別舉辦「科學實境活動」,日前實地參訪中研院南部分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國家地震中心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風洞實驗室。該活動以自然科學素養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融合專業導覽與現場觀察,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延伸至真實世界場域。
學習,不只發生在教室;知識,也不僅存在於書本裡。「科學實境活動」活動由數理實驗班導師黃怡倩主導教案設計,並與數學科、自然科教師協同規劃課程。黃怡倩長年投入科學教育與「探究與實作」課程之推動,114年度更榮獲全國生物科展第一名指導教師殊榮,將研究導向與實作精神融入教學現場,帶領學生以行動體驗科學。

▲研究員指導學生實際操作切片儀。(圖/長榮中學提供)
學生們參訪中研院南部分院農生中心,親身體驗包括「質譜儀分析室設備操作」、「溫室作物觀察與栽培設計」及「組織培養儀器操作與切片觀察」;透過實際儀器操作與研究人員講解,學生直面當代農業生技研究現場,強化探究思維與跨科整合能力。
國家地震中心研究人員則為學生說明台灣地震活動分布、強震即時預警系統的原理與建置方式,並帶領學生參觀地震模擬平台。學生們親眼見證建築物在模擬震度下的搖晃狀態,體會結構設計與地震安全之間的緊密關聯。
學生們緊接著前往風雨風洞實驗室,觀摩建築模型在不同風壓與降雨模擬下的受力情形,深入了解氣候變遷下都市建築的耐風雨策略與綠建築概念。

▲學生們參觀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築模型。(圖/長榮中學提供)
學生們表示,「在地震中心看到警報系統如何在幾秒內預警,是以前在課本上看不到的真實感」、「風洞實驗比我想像的震撼,看著建築模型在強風中晃動,才知道科學離生活這麼近」。
「世上有黃金,也有許多珊瑚;但口中有知識,卻難能可貴。」(箴言 20:15),長榮中學校長許德勝指出,聖經極力勸人尋求並珍藏正確的知識,說真知識比金子更有價值。
許德勝強調,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學生以行動探索真實世界,科學教育更應從課本走向現場、從知識邁向應用。學校透過數理實驗班的實境課程,期盼學生與研究人員對話、觀察實驗現象的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與解決能力,進一步理解科學對社會與永續發展的價值。
- 記者:陳 聖璋
- 更多社會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