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推動臺日森川里海實踐交流 共築漁村永續願景

海大推動臺日森川里海實踐交流 共築漁村永續願景
為倡議漁業與漁村的永續發展,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所於10月20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漁人與海洋的對話:從國土綠網看森川里海實踐論壇」,並於10月21日前往貢寮卯澳漁村舉辦臺日里海實踐交流工作坊。活動邀集日本及國內產官學研專家與在地漁民,以漁村的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EPLS)為核心,串聯人文、產業與生態系統的交互連結,透過里海(Satoumi)理念的實踐深化,展現臺灣漁村在環境教育、公民科學、資源共管與文化保存的多元行動,透過知識交流與政策對話,拓展里海行動的應用與貢獻,提升大眾對漁村SEPLS價值與里海理念的理解與支持,共築漁人與海洋共生的永續未來。

臺灣沿海漁村孕育多樣生態資源與文化勞動地景,漁民長期扮演連結人與海洋的關鍵行動者,承載傳統知識、在地經驗與資源治理的實踐智慧。面對氣候環境變遷、海洋資源退化及觀光開發壓力等挑戰,如何在生產利用與生態保全間取得平衡,已成為國土環境治理的重要課題。

農業部水試所曾振德主任秘書於論壇致詞時表示,里海實踐是臺灣漁村永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推廣成果能多與聯合國大學(UNU)、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等連結,發揮臺灣的影響力。此外,李明安副校長指出,「森川里海」強調森林、河川、聚落與海洋之間的連結,從山到海構築完整的生態與社會系統;而「里海」展現人與海洋共生的智慧,提醒大眾,漁村的發展不僅關乎產業,更是牽動文化傳承與生態永續。面對氣候變遷、海洋資源減少與開發壓力,臺灣海洋大學透過教育部USR計畫,以及許多不同系所的老師也積極參與SDGs的永續實踐,尋求兼顧生計與海洋環境的永續方案。

論壇邀請到國發會彭立沛副主委分享國土綠網計畫對國家公共建設發揮之綜效,以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石芝菁簡任技正、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陳均龍研究員分享國土綠色網絡計畫之生態連結與推動策略。另外在協作治理方面,邀請農業部漁業署陳慶儒科長、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楊尚欽技正、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蕭堯仁副教授與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林雋硯研究員分享公部門與學研單位的治理行動。

此外,論壇特別邀請到日本的福井縣水產試驗場仲野大地主任研究員(Daichi Nakano)及公益財團法人地球環境戰略研究機構(IGES)豊島淳子(Junko Toyoshima)研究經理,分享日本里海實踐的現況與經驗。論壇最後則由自桃園石滬協會許素貞理事、彰化縣海洋食研生產合作社陳明瞭理事、花蓮縣豐濱鄉港口社區發展協會陳杰敏常務理事,以及臺東區漁會陳志和理事長分享里海在地實踐歷程。

次日於貢寮卯澳漁村舉辦的臺日里海實踐交流工作坊,邀請到仲野大地主任研究員、豊島淳子研究經理,以及新北市政府、貢寮區公所、貢寮區漁會、在地漁民共同參與,討論臺日里海推廣過程,以及海女經驗交流等。透過跨國對話與現地參訪,深化臺日雙方在「里海」理念下的實踐交流,展現臺灣漁村的永續行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