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被看好到拿下奧運!林郁婷僅靠一句座右銘:「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

從不被教練看好,到成為可造之材
媽媽的支持固然讓林郁婷可以放心練拳,但林郁婷能否長久走在拳擊之路上,仍有關卡待克服。 加入拳擊社團是林郁婷第一次打拳,她覺得新鮮有趣,但等她成為拳擊隊的一員,情況就不一樣了。社團跟校隊差異很大,社團活動一個星期一次,屬於玩票性質;校隊每天都要練,連寒暑假都要練拳,而曾自強是非常嚴格的教練。 那時拳擊隊剛成立,拳擊又是不易招生的運動項目,只要有學生願意加入,曾自強就教,但不表示他心裡沒有挑人的標準。初入拳隊的林郁婷,身高只有一百四十公分,體重不到四十公斤,又矮又瘦,在拳擊隊裡是不起眼的存在,在曾自強眼中也不是打拳擊的料,因此一開始他並不看好林郁婷。「我不會趕學生走。」曾自強說,「但適者生存,如果學生熬不住,會自己離開。」
另一方面,他剛到鶯歌國中擔任專任教練,拳擊隊又是他爭取才成立的,肩上扛著必須做出成績的壓力。曾自強在訓練上非常嚴厲,一視同仁,沒有男女之分,訓練強度連男生都受不了,而他「練不好就不要留下來」的態度,又激出林郁婷的反叛心,「別人認為我做不到、做不好,我愈要做到而且做好。」 林郁婷打出成績後,曾自強仍不看好她,卻跟一開始的不看好不同。這時的不看好,是因為林郁婷雖然打得有點水準了,但如果無法突破體型體重的限制,在拳擊這個項目不會有發展。曾自強以他的「曾式毒舌風格」舉例,「就像養了一隻永遠長不大的迷你豬,無法宰了來賣錢,沒有價值啊。」
努力加餐飯,為增重長高努力
林郁婷國一、國二參賽打的都是三十九點零一至四十一公斤級的比賽,體重幾乎沒增長,「她如果不長個子不長肉,以後會沒有可參賽的量級,拳擊生涯就到盡頭了。」 當初讓林郁婷獲得打拳成就感的量級制度,反而局限了她的發展。但林郁婷捱得住訓練的苦,又能打出成績,是可造之材,曾自強很希望她長高長重。原本考量拳擊隊的孩子大多家境不佳,他跟學校附近的早餐店談包餐,讓孩子每天早上吃飽再晨練,還自掏腰包買雞骨頭熬高湯,利用學校營養午餐剩下的白飯,加高麗菜紅蘿蔔煮粥,讓孩子們在一天訓練結束、飢腸轆轆時喝個熱粥墊肚子,但他覺得對林郁婷還不夠,後來他在一天訓練結束時,給林郁婷幾個銅板,要她去買牛奶喝。
林郁婷始終記得,那時曾自強常常用手比劃出他期待她長高的高度,告訴她「你要長到這樣,才足夠打比賽。」為了長高長重,林郁婷也很努力,她卯足勁吃含鈣食品如小魚乾、豆乾、鈣片,也喝很多牛奶和豆漿。咖啡因會影響生長,為了長高,大學前她不喝茶不喝咖啡,完全不攝取咖啡因。足夠的營養,加上大量的運動,「增高增重計畫」終於見到成效。 林郁婷國三上學期參加全國總統盃拳擊錦標賽,打的仍是三十九點零一至四十一公斤級,但之後她肉眼可見地開始抽高長肉,曾自強開玩笑說:「叫她吃吃吃是有用的,終於看到一點價值了。」
二○一一年,林郁婷從鶯歌國中畢業,升上鶯歌工商體育班,「她上高中後明顯長重長高了,繼續練,起碼可以打最輕的量級。」曾自強有著「我家小孩終於長大了」的欣慰。 林郁婷高一參加全國總統盃拳擊錦標賽,打的就是第一量級四十五點零一至四十八公斤級,拿到第一名及最佳技術;隔年二○一二年參加全國中等學校拳擊錦標賽高中女子組,量級往上升了一級,打第二量級四十八點零一至五十一公斤級。升上高三,郁婷已有一百七十五公分高,體重五十一公斤,開始打五十一公斤量級的比賽,包括全國中等學校暨大專盃拳擊錦標賽及全國總統盃拳擊錦標賽都打五十一點零一至五十四公斤級;高三參加國際賽事,世界青年暨青少年女子拳擊錦標賽,則打五十一公斤量級,這場比賽她拿到金牌,是臺灣拳擊史上第一面青年組世界級獎牌。
築夢進軍奧運
隨著林郁婷身高體型及拳擊技術的成長,曾自強的奧運夢也從心底浮了上來。林郁婷剛開始打拳時,奧運並沒有女子拳擊的項目,直到二○一二年倫敦奧運會,才將女子拳擊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分五十一公斤、六十公斤、七十五公斤三個量級。讓學生時代曾經入選國手並打過奧運資格賽的曾自強,心中再度燃起一戰奧運的雄心,期待自己能帶出一個奧運金牌得主。 曾自強是臺北士林人,國中就讀有拳擊隊的百齡國中,國一開始接觸拳擊。就讀臺北體育學院期間,二○○三年取得國手資格,得以參加二○○四年雅典奧運資格賽,但第一輪比賽就失利受傷,雖然他很想再拚一個多月後的下一場資格賽,但國家隊教練評估他來不及恢復,改派其他選手出賽,加上父母對他打拳受傷的擔憂,以及臺灣在國際拳擊賽始終未見佳績等因素,曾自強改以教練角色為他熱愛的拳擊奉獻心力。
過去打拳及帶隊的經歷讓他認識中國隊的教練,林郁婷國三畢業前,曾自強募款帶她跟她的陪練員到北京體育大學參訪。那時曾自強在文化大學就讀博士班,他跟博士班老師提到要帶學生去北京認識那邊的拳擊教練及選手,他拿出林郁婷的照片表示:「這個女孩有機會站上國際舞臺。」但老師看著照片中小小一隻的林郁婷,難以相信。
這一趟曾自強主要目的是讓林郁婷認識中國隊正在備戰二○一二倫敦奧運的拳擊國手任燦燦,她拿過二○○八年、二○一○年、二○一二年三屆世界拳擊錦標賽冠軍,也是二○一○年廣州亞運會女子拳擊五十一公斤級金牌得主。任燦燦後來在倫敦奧運拿下銀牌,二○一六年里約奧運則拿銅牌。 曾自強透過熟識的中國隊教練,讓林郁婷與任燦燦相見,看看世界冠軍是什麼樣子,並拜託任燦燦「帶小妹妹玩一下」。那段日子,兩個小女生吃、住、訓練都在一起。他告訴林郁婷:「物以類聚,好好跟人家學習。」希望藉此讓林郁婷了解,如果要打奧運,應該怎麼準備。
曾自強還帶林郁婷參觀二○○八年北京奧運比賽場館之一――「鳥巢」國家體育場,激勵她在拳擊路上奮勇前行,以站上奧運擂臺為目標。 這一趟北京行,打開了林郁婷的視野,曾自強的激勵也在她心中埋下「立足臺灣,放眼世界」的種子。從此,師徒同心,朝遠大的目標前進。在築夢及逐夢過程中,林郁婷經歷拳擊之路的跌宕起伏,但無論遭遇再多再大的困難,她都沒有放棄,為夢想堅持努力,最終在巴黎奧運達到顛峰、站上最高處。 「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是林郁婷一路走來最深的體會,也是她化為行動的座右銘。
本文選自《 夢想比痛還重:林郁婷的拳擊人生》,作者:林郁婷/口述,邱淑宜/採訪撰文,天下文化出版。
- 記者:X Media
- 更多職場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