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日本市場!如何掌握日本商業模式及職場文化?
商場往來

日本人的職場文化及商業模式,與台灣人有諸多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台灣人到日本工作或從商時,會需要花費一些時日去適應或理解,例如他們對於品質的要求,例如他們說話不是很直截了當,例如他們對於階級的重視等等,以下將分別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察及了解。
對於品質及細節高度要求
日本人對於品質及細節的高度要求,是他們在商場上的一項重要特色,也因此在國際間贏得蠻多的口碑及尊敬。即使這些年來也有人針對「日本製造」質疑他們的品質下降了,但我認為他們這樣的基本精神在商場仍是處處可見。
這樣的細節及品質要求,絕非表現在產品上而已,包括商品的銷售模式或者是包裝等等,每一個環節都相當講究。
大家都常被日本商品的外包裝嚇到吧?一個小小的禮盒,可能左包一層、右包一層,無比精美。或許這樣的包裝不完全符合環保精神,但日本人通常相信「禮多人不怪」,任何禮節寧願失之繁複,總比失禮或有所疏漏好一些。
此外,不知你有無留意過日本商品的說明書?台灣商品附加的說明書,常常就是薄紙一張或甚至只是一個QR Code,相當簡要,而且也很少人會去仔細閱讀;日本人則不然,日本產品的說明書常常厚得像是一本書,鉅細靡遺,而且日本人也習慣讀完整本說明書後才開始使用。
日本的產品也是如此重視說明書,說明書可不是聊備一格的,如果說明書沒有過,可能整個品檢就不能過關,產品也不能如期推出。因此,在日本做生意,請絕對不要忽略這一點。
我發現日本人真的蠻喜歡「厚厚一本」文字帶來的安全感,例如我們一般台灣人開會,可能開會用的資料只有五張A4紙,還各自散落,但是日本人開會前可能各部門的
PPT資料早已全部裝訂成冊,還左右各留一公分,外加封面,弄得整整齊齊,預先擺放在每位與會者的桌上。
要有讀空氣的能力
可不是只有京都人喔,我感覺所有日本人基本上說話都婉轉迂迴,溝通表達上會採取比較間接的方式。
比如說日本人在商場上的拒絕,他們很少會直接跟你說「不」,而是採取一種更加委婉的方式來拒絕你,例如「我們再考慮一下」,或是「會後再回覆您」
(但也沒說出確切回覆的時間)。聽到這一類的說法,你大概可以知道後面沒戲了,機會不大。
所以,與日本人互動一定要學會「讀空氣」(空気を読む)!日文的「空氣」指的是氣氛,為了不要造成場面的尷尬,便需要「判讀」現場的狀況、配合著氣氛說話,所以才會稱為「讀空氣」。它的意思很接近我們一般所謂的「察言觀色」,正因為日本社會的「團體意識」很重,言行舉止切忌特立獨行,深怕影響到旁人,因此特別需要這種「讀空氣」的能力。
慢熱但長久的商業關係
與日本人談生意,就像是在交朋友,千萬不要想著只做這一次就好,而是要放眼於更加長遠的關係。因為,跟日本人第一次交往極度困難,他們對於「新朋友」總是抱持著極度審慎、細細觀察的態度,也就是所謂的「慢熱」;然而,一旦被他們認定為「可以往來」,可能就會跟你做很長久的生意,不會輕易地改變關係。
在建立初步聯繫方面所採取的作法,日本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公司對於希望建立貿易關係的來函可能不予回覆,只有在掌握了更為詳細的資料後,他們才能做出是否需要建立聯繫的決策。日本人十分重視面對面的接觸,對於商業夥伴的登門拜訪,一般來說會比透過郵件接觸更為有效。
在日本,貿然跑去跟他們打交道不太奏效,反而顯得唐突。像是我,往往都是透過社會上的重要人物從中牽線搭橋,這樣對於建立商業管道有極大的幫助。日本人交往時十分注重私人關係,而不像歐美商業人士只注重書面合約。
最初的交易,一般來說要有熟人介紹,然而,一旦建立了交易關係,雙方就要盡力維持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我長年勤於參與日本商會活動的緣故,因為生意都是這樣從平日交往的人情之中談出來的。
記得年輕時我曾在父親的禮贈品公司工作,有一家日本公司多次來向我們要求提供某些贈品的報價單。他們三不五時就來詢問報價,但從未因此做成生意。就這樣來來回回直到第五年,我們才第一次做到他們公司的生意;但也是從此之後,他們公司與我
們合作迄今已邁入第三十一年了。可以說,跟日本人做生意如果欠缺耐性,就很難交上朋友。
階級及權威意識強大
日本社會還是頗為重視權威及尊卑階級,且男女有別。
比方說,開會前一定是由部門中的女性員工去布置場地,包括準備開會資料、準備投影工具、及安排座位等;女性員工會幫忙眾人影印文件、泡茶、煮咖啡等,除非同儕中有其他還是非常菜鳥的男性員工,才會由男性來做;在商業聚會中,現場的女性也會幫眾人倒酒,或至少是第一個幫人倒酒的人。這是目前的職場習慣,顯示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地位還是低於男性(當然現在越來越多女性高階主管,男女平等的觀念在日本社會也漸漸普及)。
對於主管,一定要保持尊重。很多台灣人在會議時就自顧自的在自己主管面前互換起名片,以為跟最靠近自己的人先換名片很正常,其實這樣的行為是NG的,一定要先跟對方的主管打招呼、換名片;發言時要先讓主管發言,甚至「做球」讓主管可以多所表現,因為「讓主管表現,實際上就是你的最佳表現」。
日本人在職場重視「向上管理」,他們非常願意花費心思去「經營」與主管或老闆的關係,凡事都要先請示老闆或勤於回報,讓老闆時時安心,而這部分是許多台灣人可能不以為然的。台灣人往往不是對老闆避之唯恐不及,能少接觸就少接觸;要不就是誤把老闆當作「麻吉」,以為許多事不必通報,或是沒能掌握好彼此互動時的分際。
看看以下這些日本職場常見的觀念:「不向上管理,職場層層關卡」、「不會向上管理的人,都會吃大虧」、「經營十個客戶,不如經營好一個老闆」……
由此可見一斑。總之,把你的老闆當作客戶一樣,伺候得服服貼貼就對了。
此外,諸如走路時走在長者左後方一步,拍照時讓長官站在C位,坐車、開會及飯局要按尊卑安排座位等等,這些都是日本人重視的禮儀,總之將你小時候讀過的國民社交禮儀手冊那些原則拿出來使用,大概就比較不容易做錯了。
對於日本人來說,日本人的文化就是日本人的「家教」,在工作場域也應該展現出一個人良好的家教。
作者:游晉豪(Angus YU)
曾任知名健康器材品牌日本社長,近年引起話題的行銷操作包括:與集英社合作「我推的孩子」沉浸式漫畫光影展、引進《BLACKPINK THE GAME》獨家官方授權周邊商品等、與日本最大電視台進行台日友好連結、更受日本企業之邀,擔任熊本大規模半導體科技園區開發負責人。
求學時代即公費赴日唸書。與日本企業的淵源則啟於2010年。當時,他於日商擔任營業部主任,成功將最新奈米銀材料導入台灣大廠明興光電,做出世界第一片曲面觸控面板。為1949年創社以來,入社兩年即獲得社長獎之社員。
至此,一路與日本結下緣份。
近十年除了貢獻自己在日本深耕的經驗外,也進行相關諮詢及講座,並成功協助多家台灣企業在日本設立品牌,獲頒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青商潛力之星」等殊榮。
本文選自《決勝細節力,多做1%,為企業增加30%效益》,作者: 游晉豪,商周出版

- 記者:X Media
- 更多職場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