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水生生物資源從「修養生息」到「生生不息」—重慶推進長江十年禁漁觀察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後一道關口。近年來,重慶把長江禁捕退捕作為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的實際行動,鞏固禁捕退捕成果,漁民從「退得出」到「穩得住」、江河水面從「禁得了」到「管得住」、水生生物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如期完成「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強基礎、頂得住」的階段性目標任務。


從「靠江吃江」到「守江護江」


配合漁政執法部門,對相關水域進行日常巡護……這是從漁民轉型為重慶萬州區護魚隊員後,陳文學的日常工作。陳文學是萬州區甘寧鎮人,當了20多年漁民,熟諳附近長江裏的水情、魚情。「我們這支護魚小隊,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巡邏20公里江段。」陳文學告訴記者。



努力讓水生生物資源從「修養生息」到「生生不息」—重慶推進長江十年禁漁觀察
新華社照片,執法船在長江流域重慶段開展聯合巡江行動。

別看現在陳文學護魚這麼上心,當初聽說漁民要退捕上岸時,他心理也曾犯嘀咕:不讓捕魚了,以後日子怎麼過?為此,鎮上幹部反復做工作,讓他明白了「不保護長江生態,魚只會越捕越少、後代會越來越難受」的道理,解開了思想疙瘩。當聽說區裏正從轉產漁民中招聘護魚隊員時,他第一時間報了名,競聘上崗,從以前的「靠江吃江」現在變成了「守江護江」。


近三年來,重慶通過跟蹤監測、就業幫扶、社保兜底「三個全覆蓋」,使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全面加強。


一方面是跟蹤監測全覆蓋。建立幫扶明白卡、漁民資訊台賬、幫扶工作臺賬「一卡兩賬」,創新推廣「退捕漁民就業援助一鍵通」小程式,動態掌握退捕漁民生產生活情況和就業需求。另一方面是就業幫扶全覆蓋。針對退捕漁民年齡大、學歷低、謀生技能單一等特點,及時開展定制化就業培訓,「一對一」提供就業援助,開發護漁員等公益崗位,有就業意願的6975人全部就業。


此外,社保兜底實行了全覆蓋。持續動員退捕漁民提檔參保,符合參保條件的10340人全部參保,349名困難退捕漁民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重慶奉節縣三沱村是臍橙種植大村,當地部分村民也是轉產漁民,他們中的一些人告訴記者,過去打魚、種地是「一心兩用」,現在是一心一意想把臍橙種好,賣出好價錢。


說是退捕上岸,其實這些村民離長江很近。「直線距離也就20多米,房子在岸邊、柳丁也在岸邊。我們也是在守江護江啊!」家裏祖祖輩輩都在江邊生活,現在踏實種地,決不會讓污水、肥料污染「母親河」。


江河水面從「禁得了」到「管得住」


近三年來,重慶市堅持聚焦常態化監管、法治化建設、數位化轉型「三個著力點」,推動長江禁捕工作持續迭代升級。


重慶有754條河流、總長度1.8萬餘公里的禁捕水域。重慶加快推進「政務·長江治漁」數位化應用,通過創新運用「物聯+AI演算法」,實現自主巡江、自動預警、人機聯動、流程閉環,通過智能化監控,及時、高效實施常態化監管,核查處置時長縮短至2小時內,閉環處置辦結率提升20%、達到95%以上。2023年物聯感知獲取線索占重慶全市案件來源37%。


同時,重慶還不斷完善「部門聯動、省市協同」機制,保持「水上打、陸上管、市場查」的高壓態勢,常態化開展清船、清網、清違規垂釣、清涉漁市場「四清」整治。據統計,2023年重慶全市非法捕撈行政案件數量較2020年下降24.2%。


相關法治化配套建設也不可或缺。重慶已制定《關於非法捕撈犯罪的量刑指引》,印發《非法捕撈水產品違法犯罪線索雙向移交工作規範》,率先出臺休閒垂釣管理辦法,制定禁用漁具名錄,基本形成禁捕制度體系。


讓水生生物資源從「修養生息」到「生生不息」


在做好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方面,重慶著力推動實現水生生物資源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近三年來,堅持打好自然保護、人工繁育、生境修復「三個攻堅戰」,抓好水生生物保護,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完成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產卵場等魚類重要棲息地摸底調查。


同時,抓好水域生態修復。開展涉漁工程「回頭看」執法行動,督促落實生態補償措施。科學制定放流方案,加強放流苗種監管,規範實施增殖放流。


目前重慶正在推動實施珍貴瀕危物種保護攻堅戰。通過修訂市級保護水生動物名錄,建成保護魚類收容救護中心4個、科普教育基地7個。


打好魚類人工繁育攻堅戰。每年增殖放流魚類1500萬尾以上,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占10%。啟動長江上游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胭脂魚、岩原鯉等珍稀特有魚類保種繁育水準居大陸前列。


打好重要生境修復攻堅戰。落實生態補償資金1億餘元,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區管理,在重點水域佈設人工魚巢30萬平方米。長江幹流監測魚類較禁捕前增加47種、達到93種,魚類資源量總體呈明顯上升趨勢。


「長江十年禁漁是一場持久戰,容不得鬆勁懈怠。」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重慶還將在構建退捕漁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長效機制上持續用力,在常態化法治化數位化推進禁捕執法監管上狠下功夫,在全方位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修復上做好文章,堅持不懈打贏打好長江十年禁漁持久戰。(新華社記者李松)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