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響應「紫色癲癇日」 GSK傳達正確照護知識讓患者不孤單

326響應「紫色癲癇日」 GSK傳達正確照護知識讓患者不孤單

「紫色癲癇日」(Purple Day)始自2008年,由加拿大及美國的社群團體發起,至今已發展為全球性的公益活動,每年訂於3月26日,邀請各界關懷癲癇病友並破除大眾對於疾病的迷思。葛蘭素史克藥廠台灣分公司(GSK Taiwan)在今天舉辦公司活動邀請專家分享,傳達癲癇相關的正確照護知識,關懷台灣癲癇病友,響應「紫色癲癇日」。

「紫色癲癇日」起源於患有癲癇的8歲小女孩Cassidy Megan許下的心願,希望在每年的3月26日,透過身穿紫色服裝及舉辦相關活動,向身旁的人傳遞有關癲癇的正確認知,也透過活動凝聚病友力量,讓每個癲癇患者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從6年前開始,世界各地的癲癇病友齊聚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共同點亮紫色的燈,在超過10年的努力,及全球公益團體響應下,「紫色癲癇日」已發展成全球數百個癲癇病友團體的公益平台及國際活動。

汐止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生曾元孚表示,癲癇是腦部細胞異常放電所產生的臨床現象,也是最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之一,研究顯示,台灣約有15.6萬名癲癇病友,患病率為0.68%,好發於兒童及老年人。

癲癇並不具傳染性,任何傷害大腦或影響其功能的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癲癇發作。儘管有許多潛在的原因可能導致癲癇,WHO統計全球仍約有50% 的病例致病原因不明。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0萬人被診斷罹患癲癇,佔全球疾病負擔的0.5%以上。WHO自1997年開始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推動「全球抗癲癇運動」(Global Campaign Against Epilepsy),重點包含提升公眾對癲癇的認識、支持衛生主管機關倡導相關教育訓練、治療與研究。

WHO報告也指出,由於許多關於癲癇的迷思與誤解,例如:認為癲癇是無法治療、或者誤認癲癇是具傳染性的,造成一些病患被孤立或尋求治療的障礙。

WHO建議,使病患透過穩定且有效的治療手段緩解病情至關重要,也有助降低因醫療需求、早亡、喪失工作生產力等產生的經濟影響與負擔。癲癇治療的方式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與輔助療法,WHO報告指出,有70%以上的患者通過妥善的藥物控制可以達到零發作的療效。

曾元孚表示,建議病友們持續配合醫師治療並按時服藥,才能夠穩定的控制癲癇,降低發作次數。生活中盡量避免攝取酒精,並設法調適壓力,維持穩定作息,能有效降低發作。當有病患癲癇發作時,最好可以在旁持續陪伴病患至發作結束,並確保呼吸道暢通,確保周遭環境安全。清醒後,協助檢查身體是否出現異樣,若身體不適、有明顯外傷或連續發作的情況,建議協助病患呼叫救護車,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WHO世界免疫週跨國舉行 GSK倡議全年齡疫苗接種 減少醫療支出 對公共衛生助益良多)



最新消費新聞
人氣消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