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把員工當免洗筷的企業文化過去了

台灣少子化:把員工當免洗筷的企業文化過去了
【記者林家慶報導】



前幾日中國企業百度前公關副總裁璩靜的失言事件,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這不僅僅是一場公關危機,也是對當今企業文化的深刻反思。璩靜的言論中對員工價值的忽視、對人力資源的冷漠態度備受批評,讓百度市值蒸發54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41億元),使得百度不得不出面表態切割止血。從以前我們曾聽過的「不爽不要做,想做的人多的是」,到現今這波炎上:一直擁有人口紅利的中國,近年來也面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某種程度反映了現代化對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璩靜事件凸顯出中國企業文化與員工福祉之間的緊張。

我們從璩靜事件中省思,台灣的少子化對社會的衝擊,也漸漸從學校蔓延至職場。招募優質的人力漸漸變得困難,落入招募、訓練、再招募、再訓練的循環中,累積的訓練成本讓企業漸漸明白:無法再把員工當「免洗筷」了。少子化不僅代表社會結構的進步與變化,同時也隱含職場環境不夠友善、缺乏支持系統,讓人越來越不敢生小孩。畢竟,生存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企業忽視員工的家庭需求和個人發展時,會大大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對企業的忠誠度。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資金於員工協助方案,如:育兒津貼、子女獎學金、托育服務、彈性工作時間、職涯規劃等措施,幫助員工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維持工作效率的同時保有生活品質。除了讓員工覺得公司不再那麼「血汗」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導入員工心理諮商的服務,讓員工在保密、安心的狀態下,低調地處理自己人際生活、婚姻感情、家庭關係、身心壓力等,讓員工更能安心工作、恢復工作表現。

若您感到身心壓力難以自行排解、難以向他人訴說,同時就職的公司尚未導入員工心理諮商服務,或是對公司員工協助方案的保密感到有疑慮,邀請您與「張老師」分享您的煩惱,撥打「張老師」1980-依舊幫您免費公益專線,將會有張老師在線上陪伴您。同時「張老師」亦提供企業員工心理諮商等員工協助方案服務,歡迎企業洽詢。

企業永續的基礎建立在員工的幸福感和投入度。若我們借鏡中國百度璩靜爭議事件,並轉化成積極改善企業文化、投資於員工福祉的行動,建立更加健康有活力的職場環境,也是企業對抗少子化趨勢的有效策略。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