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茲結束訪中 外媒評德國壓力過於溫柔成效有限

德國總理蕭茲結束訪中,雖然對北京大規模的工業補貼提出批評,但外媒評論,他訪中期間謹言慎行憂德中爆發貿易戰,來自德國的壓力過於溫柔,這些批評在北京空曠的會客大廳裡,不會引發太多迴響。

蕭茲(Olaf Scholz)率領3名德國內閣部長及西門子(Siemens)、BMW、賓士(Mercedes-Benz)等多家德企高階主管14日至16日訪問中國。16日並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

德國之聲16日報導,在當前中東局勢突變、俄烏戰爭僵持以及德國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蕭茲的中國之行受到了德語媒體的格外關注。

蕭茲雖然此次敦促中國為德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並對北京大規模的工業補貼提出批評,但北京方面回應中國產品的市場不斷擴大靠的是效率和品質,而並非國家大量補貼的結果。

德國「商報」評論指出,難道中國驚人的成就真的只是源自勤奮和創新嗎?這種解釋顯然難以令人信服,任何一位德國總理都不應被這樣的說辭矇蔽和搪塞。但德國政府並沒有能讓北京心悅誠服的施壓手段,更何況蕭茲不希望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也並不贊同引入歐盟正在推進的懲罰性關稅。

評論認為,「來自德國的壓力過於溫柔,缺乏力道」。因此,對中國來講,局勢已經非常清楚,即德國目前是中國在歐洲最核心的盟友,而蕭茲就是這種盟友關係的化身。而對蕭茲來說,除了發出呼籲,也並無更好的辦法。但眾所周知,在北京空曠的會客大廳裡,這類呼籲並不會引發更多的迴響。

另外,「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蕭茲訪中期間之所以謹言慎行,是因為他深知,一旦爆發德中貿易戰,德國經濟將受到沉重衝擊。

這篇評論提到,就經貿議題而言,蕭茲此次中國之行發出的訊號是「一切照舊」。在與中方會談時,他保證,只要雙方能擁有平等的競爭條件,德國並不希望對中國電動車封鎖市場。在對中國補貼政策提出批評時,也比其他歐洲領導人更注重外交措辭。

蕭茲很清楚,如果像美國那樣與中國爆發貿易衝突,將使德國經濟進一步陷入被動。德國政界,尤其是總理府,都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場景。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