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要角 人才、綠電是未來挑戰

全球地緣政治影響加劇,各國積極推動半導體在地生產,加上人工智慧(AI)浪潮推波助瀾,台灣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要角。專家指出,半導體業者持續在美、日、德等國際化布局,2050淨零碳排壓力日增,人才及綠電將是未來4年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半導體應用無所不在,無論手機、電腦或汽車都需要半導體,各國將半導體視為重要戰略物資,而未來AI應用百花齊放,半導體戰略價值將向上提升。隨著半導體產業分散化趨勢成形,台灣半導體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角色。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期間,國際局勢劇烈變化,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延燒,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並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肆虐全球,斷鏈威脅讓各國體認到半導體的重要性,力推半導體發展。台灣為全球第2大半導體供應國,在先進製程更居領導地位,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成為世界各國爭取合作的對象。

第16任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即將於5月20日就職,先前展開「信賴產業參訪之旅」,首站前往新竹科學園區,與半導體業者座談,並前往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參訪,展現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將半導體視為台灣未來在國際站穩腳步的關鍵支柱。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總監暨研究員劉佩真指出,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經濟影響重大,半導體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達40%,資本支出占民間投資20%,半導體股市值占總市值約38%,台積電單一企業占總市值逾30%。

劉佩真表示,台灣半導體群聚效應顯著,從竹科、中科、南科再到高雄,形成西部幹線群聚,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優勢,尤其在全球智慧化及AI發展浪潮下,更是台灣半導體未來發展的契機。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認為,未來AI應用將無處不在,支撐各種AI應用的晶片,其戰略價值將會進一步提升。

曹世綸說,半導體產業分散化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國際化與全球布局,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勢必要面對的重要課題。與其逆勢而行,台灣不如順勢而為,創造有利的局勢,成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角色,展開技術交流、客戶合作、人才培訓、綠色能源和永續發展承諾等合作。

隨著國際情勢轉變,劉佩真表示,台灣半導體廠應調整投資策略,一方面先進製程技術持續深耕台灣,並拉大與對手的差距,穩固全球無可取代地位;另一方面,應展開新全球化布局,放眼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國際市場。

劉佩真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部分,自給率不足,應進一步強化;在人才短缺方面,應由產、官、學界進行中長期規劃。此外,因應廠商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應穩定提供綠電。

曹世綸表示,台灣半導體海外布局的黃金時代來臨,應與志同道合的區域、盟友合作,實現區域間的雙贏,並推進創新與科技進步,為全球創造共贏的局面。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