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出隱憂3-1】示警兩類型地震恐摧毀台北 李錫堤喊話政府超前部署


【震出隱憂3-1】示警兩類型地震恐摧毀台北 李錫堤喊話政府超前部署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921大地震後時隔25年,台灣今年4月3日再發生規模7.2強震,此後頻繁出現千起餘震,讓民眾憂心未來是否還會有更大規模地震發生。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位在台北山腳斷層可能引發「都會直下型地震」,以及花蓮外海琉球海溝引發「海溝巨型地震」,這兩者令人擔憂;他說,如果前者發生的話,首都恐被摧毀,後者若發生,災情最慘重的仍會是台北,呼籲政府為因應「百年地震周期」到來,應全面進行建物耐震評估與耐震補強。


據地震測報中心統計,截至4月29日上午10時6分止,花蓮0403規模7.2地震以來,已有1332次餘震,其中5至6規模共64次,6規模以上共5次;持續月餘如此頻繁的地牛活動,讓人不禁想起,25年前的921地震那段毀天滅地的驚恐回憶。


李錫堤表示,921地震的震央位在南投集集,震源深度8公里,芮氏規模7.3,是屬於台灣中部的逆斷層型地震。他說,當時能量傳送到台北已減弱到4級,但台北盆地充滿鬆軟的沉積物「就像果凍」,受到輕微晃動就晃個不停,導致當時松山信義區交界的「東星大樓」、文山區景美女中校舍「敦品樓」、新北新莊區的「博士的家」倒塌。


李錫堤表示,盆地地形及盆地表層堆積約50至200公尺厚的含水鬆軟沙泥層,在大地震時會讓表層20公尺的沉積層產生液化現象,造成地基掏空,導致建築物傾斜或倒塌。此外,盆地也會使地震波產生放大效應,使建築物搖晃程度變大且時間變長,建築物破壞加劇。


「第一擔憂的是山腳斷層,該斷層從樹林朝東北延伸至金山外海,斷層面朝東南傾斜,淺層角度約60度,深層角度未知。」李錫堤指出,依這結構,斷層面就是延伸在台北都會區之下,「都會直下型地震」一旦發生,震源深度估計為極淺層5至10公里、震度達到7.0並非不可能。他說,震央在台北市中心下方,地震波會立即衝擊上方都會區,造成非常嚴重災害。


「山腳斷層上一次活動是1694年康熙年間,地震前台北不是湖泊,是一片平原,地震後西北半部整個變成台北大湖,湖深最深有5公尺。」李錫堤擔憂,如果事件重演,不只西北半部變成台北大湖,連斷層附近及震央上方的土地都會扭曲。他警告,屆時地表有的會變高,有的會變低,搖個幾下捷運線就不會通、地鐵斷掉、排水管線斷掉。


李錫堤指出,若地形改變,依據水往低處流特性,排水系統整個會擾亂,再加上西北半部淹成大湖,「地震之後就不像921之後可以重建,是無法重建了,直接毀掉!」他也直言,1923年東京地震就是都會直下型地震,台北可能比東京還嚴重,如果山腳斷層發生大地震的話,首都恐被摧毀。


此外,李錫堤也警告,花蓮外海的琉球海溝若發生「海溝巨型地震」,雖然花蓮靠近震央,但災情最慘重的會是在台北;他預估,快則90年、慢則150年恐會發生,台灣歷史上的海溝巨型地震事件分別是1920年及1815年,從間隔時間來看,百年已經屆滿。


「民眾會感覺海溝型地震距離很遠,事實上就近在花蓮外海,日本的311地震也是海溝巨型地震。」李錫堤指出,海溝巨型地震有3大可怕之處,首先是「會搖很久」、「會搖很大」,最後則是「大樓會倒得很徹底」。


李錫堤解釋,搖很久意思是可能搖晃達3分鐘,加上海溝巨型地震的低頻波(0.5-1.0Hz),會讓盆地軟弱土層加大振幅,使10幾層的大樓跟著反應起來,進而擴大水平、前後左右擺動振動幅度,比0403地震及921地震擺動幅度大得多,大樓會倒得很徹底。


「不能說我在嚇人,台灣地震那麼多,大家應該要有所認知及具備相關知識,才知道防範,將損失降到最低,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李錫堤認為,目前雙北大都會區人口約650萬人,防災型都更得花時間拆除重建,如果要搶時間因應「百年地震周期」到來,政府應該全面進行建物耐震評估與耐震補強,從既有建築物強化結構,來保障人民生命、居住,以及財產安全。


照片來源:翻攝自李錫堤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震出隱憂3-2】台北6.2強震4千棟建築倒 李鴻源喊話賴清德推「防災型都更」


【震出隱憂3-3】蔣萬安喊大都更時代 都發局加碼容積獎勵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