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 朱立倫:民進黨意識型態與利益還是在國家之上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回應賴清德就職演說 朱立倫:民進黨意識型態與利益還是在國家之上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圖/翻攝自中國國民黨Facebook直播)

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於今(20)日正式宣誓就職並上任。在野陣營方面,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親自出席就職典禮,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則選擇缺席。對於賴清德就職總統的演說內容,朱立倫今(20)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的內容「非常的賴清德」,讓大家看到民進黨的意識型態、民進黨的利益還是在國家的利益之上。對於化解朝野的歧異,賴清德強調「多數要尊重少數」,卻忘了「少數要服從多數」;兩岸議題,以兩國論,明確檯面化,想要來推動兩岸關係,令人感到憂心;內政問題,多是用形容詞來解決問題,卻沒有答案。他呼籲賴清德總統應拿出誠心、真心、解方,朝野一起努力,才能真正的讓台灣更好,中華民國更好。

朱立倫首先表示,昨天已經透過臉書對卸任的蔡英文,以及賴清德與蕭美琴就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表達祝福。國民黨的立場非常清楚,就是要扮演強力監督的角色。讓台灣的民主能夠走上正軌,民進黨執政,國民黨結合民眾黨、在野黨的好朋友強力監督。他強調,整篇臉書中強調我們的善意、民眾與國民黨的期許,希望朝野不分黨派,共同秉持「三要、三不要」。

朱立倫進一步指出,第一要,要把國家的利益放在政黨之上,讓台灣民主向上延伸;第二要,要尊重不同的聲音,用誠心化解朝野的歧異;第三要,以人民為本,真心地推動兩岸的和平。而三不要:不要因為理念的不同,把國人當做敵人;也不要製造任何族群的對立、綠色的恐怖;更不要因為意識形態取代了專業與科學。

朱立倫表達希望能夠讓台灣更好、讓中華民國更好,但今天早上看到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他很感慨,今天賴清德總統演說的內容「非常的賴清德」,讓大家看到民進黨的意識型態、民進黨的利益還是在國家的利益之上。對於能夠相互尊重、用誠心的化解朝野的歧異,賴清德總統似乎只強調了「多數要尊重少數」,但賴清德忘了他自己只有40%的民意,民進黨在立法院也是少數。他強調,少數可以用暴力、用衝撞、用禁錮主席等各種手段,要求多數一定要尊重少數,賴清德卻忘了「少數要服從多數」。他強調,國民黨一定站在民意這一邊,希望民進黨能夠遵守民主的程序,「少數要服從多數」,讓多數民意通過所有重大的法案,才是台灣民主政治。

對於兩岸的未來,朱立倫認為,一定要以民為本、以民為念,用真心來化解兩岸之間的爭議,推動兩岸的和平。他本來充滿期待,什麼是賴清德的善意?什麼是賴總統的和平共榮?結果而取而代之的是,過去8年前,蔡英文總統就職時強調以中華民國憲法跟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推動兩岸的交流與互動,但2024的520,賴清德總統很簡單的一句話,就是以兩國論,明確檯面化,想要來推動兩岸關係,他感到憂心,股市瞬間大跌;他相信這是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相互交流、不要再對抗,必須要拿出辦法,這是執政當局必須要面對。

有關賴清德總統針對於所有內政的議題,朱立倫表示,不管缺電、貧富差距、青年就業、長照幼托等,到所有的經濟議題,都是有「題目」,有「困難」,答案都是「會加強」、「會改進」;他提醒賴清德總統,不要忘了,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同時,能源缺電的議題,以及所有經濟的困境、社會的不公不義,是民進黨8年,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院長、擔任副總統所留下的坑、留下來的問題。然後「現在告訴我們,你要解決,可是也沒有答案」。

朱立倫也提及,勞保的問題不是一句「你覺得它不會倒,它就不會倒,要怎麼樣都不會倒?你要告訴大家,沒有答案!」缺電的議題,不是第2次能源轉型就會處理完成的,到底核電要不要延役?你的決定是什麼?宣示是什麼?此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低薪嚴重的問題,不要再告訴大家,台灣過去8年的成就,面對現實,過去8年實質薪資成長不到1%,更嚴重的是都集中在科技產業,而服務業以及所有的青年朋友的薪水不但沒漲,還「倒退嚕」,這些問題要怎麼樣去解決?過去累積出來的坑,要怎麼去面對?賴說幼托要徹底解決?但賴清德8年台南市長任內沒有設任何一座公托,你要怎麼去面對這些問題?要怎麼去解決?「這些我們都要看到真實的答案」。

朱立倫指出,520就職的今天,國民黨雖然給予祝福,要強力的監督,但還是希望賴清德總統、賴清德政府拿出誠心面對朝野的歧異;拿出這真心解決兩岸之間的分歧,真正創造和平共榮的兩岸。也希望賴清德總統、賴清德政府提出真正的解方而不是問題,而不是「加強」、「改進」、「擴大」或「增進」等形容詞來解決問題。

「賴清德總統還是真的非常賴清德」,但朱立倫表示,畢竟賴清德還是中華民國總統,我們必須要拿出誠心、真心、解方,朝野一起努力,才能真正的讓台灣更好,讓中華民國更好。

更多新聞推薦

「賴總統當一禮拜,我開始懷念蔡總統」 陳揮文轟只想跟40%取暖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