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風聞奏事 》從李友邦故居看賴清德與中華民國的距離


桂宏誠風聞奏事 》從李友邦故居看賴清德與中華民國的距離

李友邦故居中介紹李將軍行誼的記述,可多所看到歷史脈絡的斷裂和概念被偷換掉的用詞。其實,到了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那天的演說,我們可以再檢視他心中對於中華民國的認知圖像,到底距離建立於1912年的中華民國有多遠?(圖/取自網路)

作者/桂宏誠

日前到新北市蘆洲參觀了李友邦將軍的故居,看到一件介紹李將軍行誼的看板中,記載著他於1932年時「持續以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為中心思想,進行革命活動時,在杭州遭國民黨右派逮捕,……。」頓時間讓我對台灣當前將歷史去脈絡化和偷換概念的現象,油然激起了一陣感觸。尤其,幾天後就是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典禮,而他在演說中即使談到了中華民國,也必將是扭曲史觀、去脈絡化和偷換概念後的中華民國。

李友邦是從台灣前往『大陸」成為黃埔軍校第二期的學生,但在李友邦故居展示的不同件資料中,也出現了他是赴「中國」進入黃埔軍校。到底應該稱「大陸」或「中國」,這就涉及了自我認同的問題。而過幾天在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他若老老實實地只說自己就任總統的國家叫做「中華民國」,而且稱呼對岸僅用「大陸」或「中國大陸」,勢必將成為媒體評論的焦點。


桂宏誠風聞奏事 》從李友邦故居看賴清德與中華民國的距離

李友邦將軍的肖像。(圖/取自網路)

再者,介紹李友邦「以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為中心思想」這句話,乃是有意地「偷換概念」。查遍中國國民黨保存的歷史文獻,以及曾出版過的《孫文全集》或《國父全集》,從來就沒有發現過新、舊三民主義的任何提法與說法。

簡單說,「新三民主義」是毛澤東扭曲與混淆中山先生三民主義所提出的說法。當時蘇共和中共把「聯俄、聯共、扶助農工」說成是「新三民主義」,目的是讓人誤以為此即是中山先生三民主義中的新主張,而把「三民主義」的概念給偷換掉了。

然而,若知道「新三民主義」是毛澤東的主張,就能真正了解在另件介紹李將軍的資料中,為何又記載了1927年4月「因國共分裂,蔣介石『清黨』,離開廣州至上海」?其實,所謂「離開」廣州的實情是「逃離」,此係因蔣介石進行清除中國國民黨內共黨分子的「清黨」,而李友邦不正是被視為信仰中共「新三民主義」的共黨分子?

今年元月時,賴清德為了競選造勢拜訪了李將軍故居,並發表講話謂「李友邦年輕時曾赴中助國民黨抗日剿匪,打勝仗回台後,卻被當作匪諜槍斃」等語。但試問,李友邦在1927年因「清黨」逃離至上海,1932年在杭州被捕入獄,他當時被視為「匪」入獄,又怎會「幫助」國民黨「剿匪」呢?

李友邦故居中介紹李將軍行誼的記述,可多所看到歷史脈絡的斷裂和概念被偷換掉的用詞。其實,這也只算是小部分呈現出台灣當前對中華民國記憶的現象。到了賴清德就任中華民國總統那天的演說,我們可以再檢視他心中對於中華民國的認知圖像,到底距離建立於1912年的中華民國有多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桂宏誠風聞奏事 》從李友邦故居看賴清德與中華民國的距離

桂宏誠,公務人員高等三級考試及格,三進三出政府機關。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校名都不怎麼政治正確。目前擔任生涯第一個工作機構民主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