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覺迷》新加坡李顯龍完美交棒


大義覺迷》新加坡李顯龍完美交棒

如果一定要比一比新加坡,兩蔣對台灣人民的貢獻,可能要大一些,但不幸的是,兩蔣炎黃子孫的中國情結與現在台灣盛行的台獨主張顯然無法相容。另一重要原因,是蔣氏父子已不在人間多年;而李顯龍到為文時,仍是總理,而且退任後仍將出任國務資政,並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在評論蔣氏父子與李光耀父子對國家貢獻之時,會有時差問題,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王建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24年勞動節演說,表示將在5月15日移交總理之位。對於移交,脫離政壇,他說:他感到滿足和完整,「我已完成了我的職責。」

新加坡1959年自英國殖民地獨立出來,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但1965年8月9日被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逐出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被稱為是一個City country,因為這國家面積只有734平方公里,香港雖小,但面積2,755平方公里,將近新加坡的四倍;台灣也不大,面積只有36,197平方公里,但卻是新加坡的50倍。

新加坡雖然很小,人口563萬人,人口密度世界第三高,但這個曾被台灣民進黨政治人物形容是個鼻屎大的國家,他的成就卻是舉世矚目。其國民所得已達91,000元,世界第五,2014年自有住房率90%;新加坡雖然地狹人稠,但城市綠化之美,街道寬闊,被稱為是花園城市,世界上各路人馬都想移民新加坡。看看台灣,面積有人家的50倍,但我們的發展如何呢?還不如人家一個鼻屎的發展,大家能不慚愧嗎?

新加坡我去過很多次,李氏父子我也都見過。李光耀氣勢甚足,一看就知道是有兩下子的人;李顯龍個子高大,談話溫和常露笑容,父子似乎性格並不那麼相似;但這對父子對新加坡的貢獻,卻是新加坡人永難忘懷的。

在台灣我們也有蔣家父子,蔣介石與蔣經國可以媲美,但是由於時空環境顯然不同,兩對父子領導統御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都對自己國家盡心盡力。台灣面積雖有新加坡50倍,但仍是一個幅員狹小,資源貧瘠的小島,在兩蔣的治理下,終能列進亞洲四小龍,且一度是四小龍之首;但現在由於內部政治分歧,台灣欲邁向獨立,與兩蔣理念大不相同,進而有與海峽對岸發生戰爭的危機。

新加坡李光耀與李顯龍及台灣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對各自國家人民的貢獻,如果一定要比一比,兩蔣對台灣人民的貢獻,可能要大一些,但不幸的是,兩蔣炎黃子孫的中國情結與現在台灣盛行的台獨主張顯然無法相容。要想台灣獨立,必定要對有中國情結的蔣氏父子找毛病,大加貶抑,所以蔣氏父子的銅像、中正紀念堂等,凡對蔣氏父子歌功頌德的玩意,都必清除;當然蔣氏父子的政績,對台灣人民的貢獻,都正在有系統的加以隱藏,兩蔣如果地下有知,對台灣人民的忘恩負義,不知會作何感想?

新、台兩地,李氏與蔣氏父子在人民心中的榮耀感受,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異,另一重要原因,是蔣氏父子已不在人間多年;而李顯龍到為文時,仍是總理,而且退任後仍將出任國務資政,並繼續擔任國會議員。如果蔣經國像李顯龍仍在掌權,政治上現在敢對蔣氏父子大喊大叫,能有幾人呢?大家一定還記得,李登輝在任副總統時,晉見蔣經國談話,椅子都只敢坐一半,遑論像現在的大鳴大放呢?但是這種世態炎涼的事,大家也不必大驚小怪,此一時,彼一時也。話說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在煤山上吊自殺,悲慘淒涼,那又怎樣?所以在評論蔣氏父子與李光耀父子對國家貢獻之時,會有時差問題,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原刊《優傳媒》,授權《中時新聞網》、《中華新聞雲》、《風傳媒》、《樂新聞》等同步刊登。)


大義覺迷》新加坡李顯龍完美交棒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