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陳溪和主席(左)和好友楊宗條(右)手持詩書唱晚天第三輯鋤頭下的日記畫冊

桃園市調解委員會主席陳溪和在母親郎前夕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這也是陳溪和出版「詩書唱晚天」的第三本畫冊。陳溪和十七日表示:「鴻爪雪泥,長憶永懷,既寄斯生,不可徒來,謹獻此心,遙念慈母誨愛。亦存斯輯,祈後嗣子孫,勿替引之,常念爾祖,永存善意,回饋人間。」

陳溪和師承書法大師黃群英,黃群英在序中指出,二十多前陳溪和來學漢字書法,但不喜臨習選定碑版法帖的約束,而愛自由發揮的即性創作,居然頗為可觀,成為在教學體制外的另類學生,溪和弟多才多藝,也嘗與他研習傳統詩詞,但又不受傳統韻律所拘,興之所至,常融入鄉土民謠諺語,而時出新意,多諷時醒世之句、幽默詼諧之語,言近旨遠而雅俗共賞令人感動。


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陳溪和主席(右)和恩師黃群英(左)

陳溪和在自序中指出,平淡村居清苦生活卻也逍遙又自在,每日身與田土之中,情寄花草之樂,興高時亂寫清風明月,寧靜處臥聽鳥語雞啼,閒來一卷在手,半窗幽蘭香透,行吟油詩生活隨筆,自有無窮之趣味。

陳溪和是生長在貧苦的苗栗後龍漁村,母親是歌仔戲團的小生,出生後就隨著媽媽倒處奔波,居無定所,因常年在外奔走,生活清苦無力負擔,媽媽就把他送給親戚陳春生作為繼子,但日子並不平靜,在外埔國小畢業後,就到處打工維生,期間捕魚、挖礦、割稻、曬菸草,只要是能賺錢的都咬著牙去做,練就一生好體力。.


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協助陳溪和出版並印製一千本「鋤頭下日記」畫冊的陳成珍、廖美蓮夫婦

陳溪和的身體不錯所以抽中陸戰隊當了三年兵退伍下來,到基隆碼頭當搬運工人,後在好友桃園市木材公會理事長楊宗條協助下到天翔玻璃擔任外務,因緣際會之下娶了現在的老婆,就定居在桃園,後因天祥玻璃公司改組擔任該公司董事長,接手經營玻璃公司,期間參與選舉選上中寧里的里長,之後更選上桃園市民代表,連任代表後又出任代表會的副主席,一直到桃園升格直轄市後,接任桃園市調解委員會的主席至今.。

陳溪和雖然是小學畢業,但是他在工作之餘,不斷充實自己,讀書寫字後來又拜書法名家黃群英為師,在黃群英的指導下,不但書法突飛猛進,而且能自成一格,並以農村俗諺、俚語為背景寫詩,抒發情感,更獲得政壇及友人的讚賞。


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陳溪和的詩作與自拍像

陳溪和表示,他擔任調解委員會主席超過十七年,雖有遠避山林之志,時縈胸懷,而入世服務人群之心,也未曾忘懷,所以每週二三四下午面對龐雜人生百態,為之挫銳解紛,期得和光同塵。

陳溪和說,一般發生糾紛來調解的民眾都還有怨忿之氣,但是他勉勵彼此能退一步為對方著想,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因執著所以才會相爭不下,任何事情彼此間能退一步為對方著想,則能化干戈為玉帛,舉庭祥和皆歡愉氣氛也。


遙念慈母誨愛 桃市調解委員會主席發表鋤頭下日記畫冊

陳溪和書寫田園風光及調解會協調心境的詩作

更多新聞推薦

新冠強制口罩令5/19解除 疾管署籲6項情況「建議」戴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