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國會改革要認真以待

【張瑞雄專欄】國會改革要認真以待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為了國會的改革,立法院爆發了近年來最混亂的衝突和爭執,這讓老百姓對台灣的民主狀況擔憂,立法院的鬧劇就是台灣民主的悲劇。立法委員互相毆打、踢打和扭打的場景極其不雅,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丟臉到國外,而且還嚴重提醒人們台灣政治體制正面臨的挑戰。



這場爭論的核心是一系列目的在加強立法機構對行政部門監督的改革提案,包括能夠傳喚和詢問官員、啟動獨立調查,以及將政府代表若在立法院答詢中作偽證入罪。支持者(國民黨、民眾黨)認為,這些改革對於加強制衡、提高治理透明度和問責制是必要的。



批評者(民進黨)則認為,一些提案措施如質詢總統可能是越權和違憲的,侵犯了權力分立原則。他們認為此類法律可能被濫用來恐嚇和噤聲異議人士,最終破壞了它所聲稱維護的民主和言論自由原則。



執政黨和反對黨在這些問題上的嚴重對立,導致了文明辯論的中斷和陷入肢體對抗。立委訴諸暴力的場景不僅令人深感憂慮,也在台灣公民和國際社會眼中損害了台灣民主制度的公信力。



雖然議會鬥毆在其他國家也偶有發生,但台灣立法院此類事件的頻繁程度和強度格外令人擔憂。這些事件並非個例,而是台灣政治文化中一種更深層次的問題反映,意識形態分歧根深蒂固,妥協和合作越來越困難。



對國民黨和民眾黨而言,雖然提議的改革用心良苦,但任何立法都需要謹慎審議和各方達成共識。匆忙通過的法律,未經適當審查和所有利益相關方的討論,無疑有違民主初衷和內涵,而且可能會帶來更多問題。



在此同時,民進黨立委訴諸暴力和恐嚇手段也是不可原諒的,破壞了自己所聲稱捍衛的民主原則。訴諸武力和擾亂議會程序不僅損害了政治過程的公信力,也樹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進一步蠶食公眾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尤其是當民進黨數人頭數不過反對黨時,竟開始號召群眾到立法院聚集,想要將事情鬧大,實在是居心可議。所謂的當家不鬧事,民進黨有執政權,需要維持社會的安全和穩定,這種訴諸街頭運動的心態完全不可取。



賴清德作為總統和執政黨的主席,有責任展現領導的高度,責成執政黨立委採取傾聽協調和溝通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反對,否則立院將永無寧日,賴清德的施政也必將困難重重,一事無成,且讓台灣空轉。



展望未來,希望各方都必須退讓一步,進行建設性對話和妥協。政治領導人必須以身作則,促進尊重、文明和恪守民主規範與程序的文化。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將讓台灣進一步兩極分化,公眾對台灣民主制度也將失去信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