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月入4萬多物流工作!1年後離職慘背45萬債務 律師說話了

找到月入4萬多物流工作!1年後離職慘背45萬債務 律師說話了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的張先生近日向媒體反映,自己於2024年入職一家名為武生貨運的物流公司。(圖/翻攝自微博)

[周刊王CTWANT]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的張先生近日向媒體反映,自己於2024年入職一家名為武生貨運的物流公司,入職前公司稱可月入萬元,但實際純收入僅人民幣1000元(約新台幣4121元),直到今年離職時才發現,原先每個月的租車費卻成了車貸,且車並不在自己名下,疑似遭遇「套路運」。

《瀟湘晨報》報導,張先生聲稱,自己於2024年5月入職一家名為快狗物流(現名為武生貨運)的公司,但工作期間並沒有入職前承諾的穩定貨源,他在發現不賺錢後,試圖在今年5月離職,結果發現背了車貸。

張男說,「1個月最好的時候純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並沒有穩定貨源,當時銷售說1個月能拿到9000到1萬元(新台幣4萬多元),每天流水就能達600到700元,都沒有實現。離職發現當時說租車的費用(每個月幾千元)成了買車貸款,一共還要還11萬元(約新台幣45萬元)左右。」

當事人稱,當時情況比較混亂,自己對簽約流程也不了解,糊里糊塗就簽了,「當時合同上內容太多,好幾頁,字也很小,沒有仔細看,他們還催我說快下班了。」張先生表示,自己至今沒有看到勞動合同,也不知道一共簽了多少合同。

對此,知名律師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根據《民法典》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付建指出,本案中涉事企業在合同訂立過程中,隱瞞「費用實為購車貸款」等關鍵信息,將貸款偽裝成租賃費,且通過混淆簽約主體誤導市民,其行為可能構成欺詐,違反了上述法律中關於如實告知、禁止欺詐的規定。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