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銀行資金可支應預售房貸需求 貸款不足屬少數
中央銀行今天舉行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6凍,且未鬆綁房市管制措施。對於外界聲稱預售屋爆出解約潮,央行指出,解約比率低且大多不是自住需求者,若真發生貸款不足的情況,依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解決。
央行今天理監事會決議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相較利率決策,央行對於房市的態度更受矚目。
近期房市消息頻傳,不少業者喊話希望央行鬆綁措施,不過央行踩穩立場,強調仍將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以促進金融穩定。
至於外界所言,預售屋交屋面臨貸款不足、預售屋解約潮及爛尾樓事件等問題,是因央行採取不動產貸款規範。央行強調並非事實,這些說法有誤導大眾之虞。
央行表示,目前銀行體系資金能量足以支應2025年下半年預售屋房貸資金的需求,央行調查15家本國銀行預計可承作新台幣4757億元,加上其他銀行、基層金融機構及壽險公司均可承作房貸,全體金融機構的資金動能,足以支應今年下半年預售屋分戶貸款的資金需求。
央行並指出,銀行核予預售屋房貸的實際貸款成數、利率等條件,並非依購屋者與「建商」簽訂購屋契約時,建商或代銷人員所宣稱的貸款條件,因此當貸款條件不如購屋者預期,自然面臨貸款不足的問題。
央行表示,購屋者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與購屋者跟「銀行」簽訂的購屋貸款契約,本屬兩種不同契約;因此,預售屋買賣契約所列貸款條件如何,不是央行信用管制規範範圍,也沒有溯及既往問題。
央行指出,消費者誤信建商或代銷人員於預售屋銷售簽約時提出的貸款條件,導致交屋後向銀行申貸時,實際取得貸款條件與原本預期有所落差,此問題可透過內政部所規範的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解決。
依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貸款約定」條款,不可歸責於雙方致貸款不足差額在30%以內者,買方得分期清償,差額超過30%者,買賣雙方也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
央行指出,去年11月內政部通函地方政府釋明,經政府變更金融業者對不動產買賣的授信條件,致貸款不足,屬「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例如購買預售屋時尚非屬高價住宅,不過交屋貸款時受央行購置高價住宅貸款規定限貸成數,致貸款不足,司法已有判例屬「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
央行補充,依內政部資料統計,預售屋解約案件比重僅1.1%,並無媒體所稱,解約潮席捲全台情形,且解約案件多屬短期交易者;另外,消費爭議屬資金糾紛僅占5.97%,貸款不足更只是其中一部分,占比小。
央行認為,就今年以來預售屋解約案件契約存續期間觀察,簽約未滿1年解約者占解約案件44%,這類案件購屋者是在房市交易熱絡期間購入,可能考量未來房價下行風險升高,以及交屋時貸款條件不如預期,且受平均地權條例新制(自2023年7月1日起預售屋簽約案件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限制,只能以解約提前退場。
央行今天理監事會決議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相較利率決策,央行對於房市的態度更受矚目。
近期房市消息頻傳,不少業者喊話希望央行鬆綁措施,不過央行踩穩立場,強調仍將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以促進金融穩定。
至於外界所言,預售屋交屋面臨貸款不足、預售屋解約潮及爛尾樓事件等問題,是因央行採取不動產貸款規範。央行強調並非事實,這些說法有誤導大眾之虞。
央行表示,目前銀行體系資金能量足以支應2025年下半年預售屋房貸資金的需求,央行調查15家本國銀行預計可承作新台幣4757億元,加上其他銀行、基層金融機構及壽險公司均可承作房貸,全體金融機構的資金動能,足以支應今年下半年預售屋分戶貸款的資金需求。
央行並指出,銀行核予預售屋房貸的實際貸款成數、利率等條件,並非依購屋者與「建商」簽訂購屋契約時,建商或代銷人員所宣稱的貸款條件,因此當貸款條件不如購屋者預期,自然面臨貸款不足的問題。
央行表示,購屋者與「建商」簽訂的預售屋買賣契約,與購屋者跟「銀行」簽訂的購屋貸款契約,本屬兩種不同契約;因此,預售屋買賣契約所列貸款條件如何,不是央行信用管制規範範圍,也沒有溯及既往問題。
央行指出,消費者誤信建商或代銷人員於預售屋銷售簽約時提出的貸款條件,導致交屋後向銀行申貸時,實際取得貸款條件與原本預期有所落差,此問題可透過內政部所規範的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解決。
依據內政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的「貸款約定」條款,不可歸責於雙方致貸款不足差額在30%以內者,買方得分期清償,差額超過30%者,買賣雙方也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
央行指出,去年11月內政部通函地方政府釋明,經政府變更金融業者對不動產買賣的授信條件,致貸款不足,屬「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例如購買預售屋時尚非屬高價住宅,不過交屋貸款時受央行購置高價住宅貸款規定限貸成數,致貸款不足,司法已有判例屬「不可歸責於雙方」因素。
央行補充,依內政部資料統計,預售屋解約案件比重僅1.1%,並無媒體所稱,解約潮席捲全台情形,且解約案件多屬短期交易者;另外,消費爭議屬資金糾紛僅占5.97%,貸款不足更只是其中一部分,占比小。
央行認為,就今年以來預售屋解約案件契約存續期間觀察,簽約未滿1年解約者占解約案件44%,這類案件購屋者是在房市交易熱絡期間購入,可能考量未來房價下行風險升高,以及交屋時貸款條件不如預期,且受平均地權條例新制(自2023年7月1日起預售屋簽約案件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限制,只能以解約提前退場。
- 記者: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025年09月18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