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退休教授保持記憶敏銳五大習慣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每個人無論年齡處在幾歲,都有可能偶爾遇到記憶力問題,例如找不到車鑰匙,或者走進房間卻忘了進來要做的事。其實這些都是與年齡相關的正常健忘現象,但賓州約克學院教育學安東尼·D·弗雷德里克斯榮譽教授發現,若是想要擁有卓越的記憶力,關鍵在於每天有意識地、積極地進行一些提升認知的活動。
現年78歲的弗雷德里克斯擔任教育學教授長達三十多年之久,如今雖然已經退休,至仍然在持續寫書 (出版作品已超過175本)、進行專業演講,並撰寫心理學部落格。教授為了擁有健康敏銳的大腦,每天一定會做以下五件事:
1. 經常外出社交
高社交互動可不僅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促進心理健康和提升認知能力,同時還能減少憂鬱和壓力的影響,而憂鬱和壓力都會導致記憶力減退。弗雷德里克斯教授和妻子兩人經常與好友一起旅行和用餐,擔任志工以及參加當地的社交俱樂部。
2. 成為終身學習者
閱讀是刷新天生好奇心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授堅信每個人都需要廣泛閱讀,並閱讀專業領域以外的書籍。當一個人常保好奇心,就會想要學習更多。在這個追求知識的過程中,能讓大腦保持活躍並投入其中。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3. 找到適合自己的組織系統
弗雷德里克斯習慣用顏色標記系統來追蹤每天的工作任務:黃色代表正在撰寫的文章,藍色代表書籍中各章節的進度、綠色代表醫療提醒 (處方補充、看診時間)、橘色代表家務事項、粉紅色代表外出差事 (買菜、五金行等)。這套標記方式不僅讓寫作計劃更清晰,對於教授的生活各層面都有很大的助益。
4. 每天都會鍛煉體能
研究表明,規律且持續的運動有助於改善大腦功能,尤其是在記憶力方面。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通常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這包括快走、游泳、匹克球、網球或認真的園藝工作。
5. 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水分和睡眠對大腦健康都至關重要。教授每晚會至少睡7個小時,吃有益心臟健康、營養豐富的食物,並且每天喝將近八杯水。研究顯示,保持適當水分攝取與認知功能之間有直接關聯。
Reference:
I’m 78-years-old and my memory is ‘razor sharp’—I do 5 things every day for a healthy brain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