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滿週年 衛福部擬訂「運動台灣」目標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賴清德總統4日下午主持「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他表示,委員會運作滿1年,致力促進全民健康生活,希望將不健康年數占平均餘命比率從10%下降到8%,為使所有國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已要求健保署、國健署、運動部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多元化身體活動與運動策略。
衛福部推動「運動台灣」新目標 2030年全國運動人口將增141萬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政府持續推動自行車道、健行步道等布建計畫,提升民眾使用意願與便利性,目標為2030年全台身體活動人口比2021年提升15%以上,也就是增加141萬名12歲以上運動人口。若各縣市未能達到目標,政府將積極輔導、推動,中央和地方齊心合作,讓運動成為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為應對高齡化社會的需求,石崇良表示,醫療照護將住院逐漸移轉至門診,例如在門診即可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另規畫「鼓勵住院手術案件改於門診執行」方案,針對現行部分商業保險理賠條件仍以「住院」為依據的醫療項目,將保險業者溝通。
112年起,健保署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開會協商,建議商業保險業者不再以住院作為保單理賠之唯一依據,近年來陸續提供相關統計資料,供業者評估是否於保單附加條款等方式調整的可行性,進一步檢討既有保單結構及條款設計,確實督導保險業者配合。
行政院將生醫納「國家希望工程」 政府提出5大策略支撐產業發展
衛福部食藥署長姜至剛出席會議時以「推動臺灣生醫產業創新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國際局勢瞬息萬變,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發展,美國陸續通過「降低通膨法」、「生物安全法」,川普政府重啟對等關稅政策,讓台灣面臨沉重壓力。
在生醫產業上,政府提出政策支撐、法規輔導、技術領航、行銷拓域、資源投入等5大策略,已獲具體成果。行政院將生醫納入「國家希望工程」,推動精準健康與智慧醫療,由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提出18項建議,涵蓋AI、半導體、產業鏈與人才培育等,為產業奠定長遠藍圖。
姜至剛指出,法規改革應是民眾最為有感的策略,例如,新藥審查時間由12個月縮短至8個月,部分案件甚至可壓縮至4至6個月。截至目前,國內已有11件藥品、51件智慧醫材順利上市,讓更多病人及早用藥,接受治療。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員調整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出任新委員
內閣改組,影響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員,賴清德表示,因應行政團隊隊形調整,委員會執行秘書由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及衛福部長石崇良擔任,原委員沈靜芬因出任國健署署長而請辭委員,改由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接任委員。
賴清德特別讚許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在台大醫院首創「星月計畫」,結合超過500家社區基層院所,建立醫院與社區共同照護體系。於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任內,貢獻諸多,相信他的加入,有助於分級醫療、醫院評鑑等面向。
# 首圖來源/總統府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