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高齡長者罹白內障!醫:延誤治療「這些後果」 恐打擊晚年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77歲的徐女士罹患白內障,不管做生意或日常生活都深受困擾,下廚時若不戴眼鏡,就無法準確掌握醬料用量和火候,戴上了又怕油煙及汗水讓眼鏡滑落,還要隨身攜帶近視、老花兩副眼鏡,應付不同的生活情況。在家人的鼓勵下,她決定接受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術後至今8年,徐女士不戴眼鏡也能看手機、縫補衣物,還可以跟家人外出旅遊,享受樂齡時光。



台灣已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450萬人,佔總人口數20%。人口老化再加上3C產品使用的增加,其中有高達8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而老年人口預估將越來越多,未來白內障可能更加常見。眼科診所林丕容總院長指出,長者其實多數身心各方面都還很活躍,但眼睛模糊看不清打擊了他們開車、看電視、購物、煮菜、用手機等遠、中、近距離的視力需求。隨著醫學進步,現在針對白內障合併散光、老花等,都有機會透過手術治療改善。



白內障隨著老化出現 老花突然變好不要再當「視力回春」!



眼科診所王甯加院長進一步說明,白內障和老花就像臉上的皺紋或白髮,都是自然的老化現象,患者應正視疾病,但不用過於擔心或緊張。白內障的成因是原本透明的水晶體開始混濁、變黃,使得光線無法直線穿透,進而影響視網膜成像和視力清晰度,常見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常常需要換眼鏡,以及畏光、看東西有疊影、光暈或閃光等,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老花度數降低,以為自己視力「回春」,實際上都是白內障警訊。



白內障等熟透再開?醫:延誤治療失明、骨折風險增



白內障目前沒有藥物治療選項,需使用手術介入處理。王甯加院長表示,長者常常誤以為「白內障要等熟透再開刀」或「年紀大不適合手術」,這些其實皆是舊觀念,白內障過熟或延誤治療可能提高失明風險,或因視力不佳造成跌倒骨折,大大衝擊長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品質。



王甯加院長表示,白內障手術現多採用微創超音波乳化技術,在角膜製作約0.2公分小切口,利用超音波震碎混濁的水晶體後吸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術前點眼藥水麻醉即可,過程約20分鐘,術後恢復期也較短。目前也可進一步搭配飛秒雷射,輔助醫師精準切割水晶體及製作囊袋等前置作業,超音波能量使用減少,以降低對眼部的傷害,唯患者仍需根據個人狀況和醫師建議評估選擇。



白內障合併散光、老花怎麼辦?人工水晶體如何挑?醫師解答



若有白內障又有散光、老花等,可透過選擇相應的人工水晶體調整視力狀況。眼科診所鐘珮禎院長表示,人工水晶體就像有度數的微型鏡片,常有許多長輩看到老伴或鄰居用的水晶體好像不錯,也要求要選一樣的,或是以為越貴越好。其實目前衛福部核准的人工水晶體種類多元,目前常見有單焦點、延伸焦距、三焦點等可供選擇。



鐘珮禎院長舉例,白內障合併老花,若使用三焦點人工水晶體,有助改善遠、中、近距離視力,患者有望擺脫眼鏡,但該人工水晶體對眼睛條件要求嚴格,黃斑部病變和青光眼患者不適用。同時因為夜間會產生光暈、眩光,患者如果常在晚上開車,可能要考慮選擇近距離視力相對不清晰,但光干擾相對較低的延焦人工水晶體。她也強調,人工水晶體選擇需要考量患者用眼習慣、眼部檢查數據等綜合評估,並配合個人化的手術方案,才能達到符合患者需求的視力改善。


【延伸閱讀】

白內障影響長者視力 長期服用「這1種藥」也增風險

四十歲上班族視力模糊竟是白內障 「1治療」助恢復視力回歸職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4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