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財富命運,早已被父母決定?金融專家揭「原生家庭」影響財運
父母影響你的財富命運
在我研究財富這門學問後,被提問最多的問題,都是關於金錢的。但是與大家想像中不同,我被問最多的並不是「如何賺錢」、「如何省錢」、「如何投資」等這些問題,而是「為什麼別人都可以賺到錢,而我卻不行呢?」
在第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非常認真地幫助那個人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給出一整套解決方案,並且輔助他進行改變。後來被問得多了,研究的樣本多了,我發現了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的規律。我
一般會透過3個問題來判斷他們的情況,這3個問題分別是:你認為錢是什麼?你的父母認為錢是什麼?你和你父母的關係好嗎?3個問題問完,基本就可以對這個人的財富觀做一個判斷。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拚盡全力,但還是賺不到錢,或者說賺到了錢卻總是守不住錢,守住錢卻不能讓錢為你帶來錢,那其實很有可能是你的財富命運在很久之前已經被寫好了。而書寫你的財富命運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窮人家的父母總是會向孩子灌輸「屎難吃錢難賺」「家裡賺錢難」「我們辛辛苦苦拉扯你長大」這樣的金錢觀念,在日積月累的童年生活中,逐漸讓金錢沉重的一面浸入到孩子們的腦中,種植在他們的心中,從而變成一種潛意識的金錢壓力,認為錢就是很難賺,我只能賺到這些錢,根本無法擺脫這種潛意識來客觀地審視金錢。
其實只要用對了方法,錢或許並沒有那麼難賺。甚至有很多小時候受到金錢壓迫的孩子,在剛長大後會養成衝動消費的習慣。很多東西小時候父母不讓買,那長大後便瘋狂補償給自己,成為卡奴、債奴,被消費主義裹挾。
在這個世界上,比起「寒門再難出貴子」這樣的階級困境,更多的是這樣潛在的認知困境,因為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意識到,自己窮是困在了一出生就開始的金錢教育中。
原生家庭對財富命運影響有多大?
有人把原生家庭與我們的關係作過一個比喻:小時候的我們,就像是一台24小時運轉的攝影機,把我們所接觸到的所有東西拍了下來,這裡面最多的便是我們父母彼此的交流、與我們的交流;而等到長大後,我們便像一台放映機,緩緩將那些資訊透通過我們自己播放出來。
仔細去想,很多困擾我們的生活難題,比如親密關係、金錢、交友,其實盤根究柢,最終全都會回到原生家庭這裡。
什麼是原生家庭?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下,所謂原生家庭便是指我們從出生到建立世界觀期間的家庭。原生家庭通常由父母、兄弟姊妹等成員構成,而父母則是對我們影響最大、最長久的角色。
近幾年隨著社會觀念的發展,原生家庭的概念已經走入很多人的視野之中,而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人幼年時的生活經歷,尤其是家庭中的經歷會對一個人性格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是永久的,也甚至會關乎一個人一輩子的幸福度。
我有一個朋友,其實他們家並不是窮到真的需要克勤克儉才能活下去的地步,但在他童年印象中,他們家非常非常窮,是世界上最窮的人,而他的父母吵架的原因永遠是錢。在他長大後,他憑藉自己的本事也賺到了一些錢,但這些錢在他手中根本留不住。為什麼呢? 因為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窮的人,既然是最窮的人,口袋裡怎麼能有錢呢?
還有一位朋友,與前者的原生家庭相似,但他的表現是拚命賺錢、拚命存錢,對待自己非常的節儉。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出去吃飯,那天是他的生日,所以就想吃點好的。我們去了一家比較高級的日本料理店,也就人均人民幣500元左右,但他非常的不舒服,進去後簡直是坐立難安,因為在他看來自己這是在亂花錢。
他不光是對金錢,甚至對愛也有嚴重的不安全感,交過很多女朋友,但最終都分手了,因為沒有人能受得了他如此摳門的一面。他一度覺得是自己性格有問題,後來才慢慢瞭解原來這是小時候的自己在作祟。
往更深了去追究,其實影響你這一生的原生家庭問題背後,還藏著更深的因果關係——你的父母的原生家庭。這幾年原生家庭觀念流行後,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去反問和指責自己的父母,似乎要將自己所有的失敗都推給自己的父母。
審視一代人與社會思潮
我承認原生家庭的威力,但我絕對不認可這樣的行為。我們的人生終究是自己的,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任,既然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因,接下來要做的並不是去指責,而是繼續從更高的維度去看為什麼會有這個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限制,如果你的父母也是被這樣教育長大的,你難道要指望他單憑自己的心智就逃離社會的規訓嗎? 太難了。
原生家庭是西方來的詞,從我們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其實還有一個詞,叫作因果律。對因果律最低維度的理解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其實這是最淺顯的理解。因果律更高一層的運行邏輯,並不是從善惡二極來將人進行劃分,比如你是好人他是壞人,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人的行為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對錯是社會規訓的結果而已。
那因果律高層的運行邏輯是什麼呢? 是更大的社會的邏輯運轉,會透過一個個齒輪,體現在我們個人身上。比如當社會的號角吹響改革開放時,敢做生意、會做生意就成了本事,借著這股浪潮,改變了幾千年重農抑商的思想,從而使這種思想像一股塵土,撒在了千千萬萬的個人身上,而每一個人最終將影響他們的子女,形成今天的我們。當然,這是我舉的特別簡單的一個例子,但邏輯大致是這樣。
當我們看到今天的自己時,不僅要審視我們自己,也不僅要審視我們的父母,更要去審視他們那一代人與社會那一代思潮。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局限性,而有些人之所以厲害,能走到金字塔頂端,能夠實現財富自由,就是因為他打破了自己的局限性。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以他的實力絕對負擔得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