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阿富汗邊境再起炮火 塔利班奪哨所、巴軍還擊「赫爾曼德線夜戰不止」

[周刊王CTWANT] 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在邊界地帶爆出新一輪槍砲聲。塔利班(Taliban)於11日擴大行動,宣稱奪下南部赫爾曼德省(Helmand)2座巴基斯坦前沿哨所;巴方同時在多處據點還擊,火力涵蓋砲兵、坦克與輕重武器。兩側安全部門相互通報交火時段與座標,邊境村落傳出撤離人潮。
根據《衛報》報導,這波對峙緊接著一週前後巴基斯坦對喀布爾(Kabul)上空與阿富汗境內的空中打擊;《安納杜魯新聞社》引述巴基斯坦安全人員稱,從11日晚間起,庫斯特(Khost)、楠格哈爾(Nangarhar)、帕克提卡(Paktika)、帕克提亞(Paktia)、庫納爾(Kunar)等東部省份沿線持續傳出重火力交戰;巴方清晨統計至少3名士兵與1名平民喪生,另有5名士兵受傷,並稱已摧毀阿富汗一側多座邊境哨所。
塔利班方面以「回應對領空與領土的侵犯」定義這次越界行動。阿富汗國防部發聲明稱,沿杜蘭線(Durand Line)對巴方據點實施「成功的報復」,行動於當地時間午夜結束;赫爾曼德與庫納爾等地區的地方官員卻回報,零星衝突在深夜後仍未完全停歇。伊斯蘭瑪巴德(Islamabad)對是否發動空襲不置可否,但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喬德里(Lt Gen Ahmed Sharif Chaudhry)表態,為保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正在做、並將繼續做一切必要之事」,同時要求喀布爾制止跨境武裝從其領土發動行動。
現場回報顯示,巴方除以火砲與裝甲還擊,還在夜間擊落3架疑似載有爆裂物的四旋翼無人機。開柏-普赫圖赫瓦省前線官員說明交戰流程:先以輕兵器壓制,隨即轉入重砲反擊,並把火線拉開到邊境4個主要節點。安全單位補充,巴基斯坦一側部分平民已朝內陸更安全地點轉移。
報導中提到,這次兩國之所以發生衝突,源自連日爆炸與跨境攻勢的疊加效應。阿富汗首都9日連續傳出2起爆炸,同日東南部再增1案;塔利班治下的國防部將矛頭對準巴基斯坦,認定這些行動構成對主權的侵犯。
10月9日晚間,喀布爾發生史無前例的無人機精準打擊,據巴基斯坦安全官員與TTP成員說法,目標直指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Tehreek-e-Taliban Pakistan,TTP)領袖馬赫蘇德(Noor Wali Mehsud)。TTP內部消息稱馬赫蘇德仍在世,但承認有2名「重要」成員身亡;消息未獲第三方獨立核實。
政策層面的拉鋸持續加碼。伊斯蘭瑪巴德長期指控喀布爾庇護TTP,統計自2021年以來,該組織在巴基斯坦境內造成數百名軍警傷亡;喀布爾否認提供庇護,對外重申不允許本國領土被用於攻擊鄰國。南亞事務學者庫格曼(Michael Kugelman)評估,跨境襲擾升級、巴方在阿富汗境內的非常規打擊、加上塔利班報復,構成一場「完美風暴」;庫格曼預期,待情緒出口出清,塔利班基於實力與成本考量,可能在短期內收斂,但風險在於TTP受刺激後的循環式報復,將逼迫巴方擴大越境行動。
輿論場上,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沙夫卡特(Shafqat Ali Khan)表明尊重阿富汗領土完整與主權,願就反恐議題合作,同時保留依據情報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空間。資深安全分析師古爾(Imtiaz Gul)以「耐心幾近耗盡」形容巴方心態,認為直接打擊TTP指揮層屬「合乎邏輯的結果」,在阿富汗當局遲未拿出可驗證的實際作為下,報復與反報復的敘事將被各自放大。
地緣場景更添棘手變數。兩國以殖民時代劃定的杜蘭線長達2,600公里,地形崎嶇、走私路徑繁多,邊境治理成本高企;巴基斯坦與另一個擁核鄰國印度的長期緊張,也使其東線部隊維持高度戒備。
此時,阿富汗臨時外長穆塔基(Mawlawi Amir Khan Muttaqi)自9日起赴新德里(New Delhi)展開一週行程,與印度外長賈伊尚卡爾(S.Jaishankar)會晤並發表聯合聲明;伊斯蘭瑪巴德對將查謨-克什米爾(Jammu and Kashmir)表述為印度一部分提出嚴正保留。區域外交與邊境軍事兩股力量在同一時間軸上推移,讓降溫機制更難實施。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