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登場 卓榮泰勉選手突破極限
勞動部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今天開幕,行政院長卓榮泰說,人才是國家進步的關鍵,每一名選手都是國家技職教育的最佳代言人,希望選手在舞台上超越自我、超越極限。
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開幕式今天在南港展覽館展開,卓榮泰、勞動部長洪申翰等人親自出席開幕啟動儀式,為全國技能競賽揭開序幕。
卓榮泰致詞表示,人才是國家最大的資產,也是國家進步的關鍵,一代又一代的國家少年英雄更是推動各項產業能夠向前推進的原動力。
卓榮泰指出,政府相當重視技職教育,從2018年開始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總共挹注新台幣650億元,協助各技職校院響應國家重點領域、對焦在地產業需求、發展特色教學、推動產學合作。透過教育部的深耕計畫,能夠延續學生們未來學習歷程,也讓學生們可以提前與產業連接。
此外,卓榮泰表示,政府也從2022年開始補助學校能夠建置區域型的教學實作場域,已經補助18所大專校院、共20座基地,讓學生們能夠事先提前進入場域進行各種學習、深造身上十八般武藝,並進行更深的研究發展。
卓榮泰也說,總統賴清德要求行政院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鼓勵更多青年到國外築夢踏實。青年提出計畫和想法並經審核,國家就幫青年圓夢,協助青年能到海外有更多學習,而國家在高科技領域等的發展和研究需要人才,也讓青年圓國家的夢。
「在場每一位選手都是國家技職教育的最佳代言人。」卓榮泰表示,從選手身上能看到現在的成果,但也會看到在教育體制上的技職教育應有更加強的部分,這是互相學習。
卓榮泰提到,台灣去年在國際技能競賽獲得世界第4名的好成績,「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實力」。今年全國技能競賽的主題是「我的極限,不被定義」,希望選手能超越自我、超越極限。
卓榮泰最後也勉勵選手,在3天的全國技能競賽能夠展現自己最好的成績、儲備更多能量;亞洲技能競賽今年將回到台灣舉辦,這是一個難得爭取回來的機會,希望選手把握住台灣當作世界主場的這個機會,「用你們的實力來定義台灣的主場」。
洪申翰致詞表示,今年大會的主標語是「我的極限,不被定義」,這句話非常重要,這代表在這裡每一位投入技能的選手能走到多遠、上限會在哪裡,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洪申翰也說,這次勞動部以國際賽規格舉辦全國賽,使用超過7萬平方公尺的競賽場地,青年組56個職類、青少年組13個職類,總共69個職類1231名全國好手將同場競技,歡迎社會大眾到現場參觀。
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明天起至19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及2館展開,現場也有設置「技能體驗站」,提供民眾有趣且生活化方式,體驗技能各面向。
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開幕式今天在南港展覽館展開,卓榮泰、勞動部長洪申翰等人親自出席開幕啟動儀式,為全國技能競賽揭開序幕。
卓榮泰致詞表示,人才是國家最大的資產,也是國家進步的關鍵,一代又一代的國家少年英雄更是推動各項產業能夠向前推進的原動力。
卓榮泰指出,政府相當重視技職教育,從2018年開始推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總共挹注新台幣650億元,協助各技職校院響應國家重點領域、對焦在地產業需求、發展特色教學、推動產學合作。透過教育部的深耕計畫,能夠延續學生們未來學習歷程,也讓學生們可以提前與產業連接。
此外,卓榮泰表示,政府也從2022年開始補助學校能夠建置區域型的教學實作場域,已經補助18所大專校院、共20座基地,讓學生們能夠事先提前進入場域進行各種學習、深造身上十八般武藝,並進行更深的研究發展。
卓榮泰也說,總統賴清德要求行政院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鼓勵更多青年到國外築夢踏實。青年提出計畫和想法並經審核,國家就幫青年圓夢,協助青年能到海外有更多學習,而國家在高科技領域等的發展和研究需要人才,也讓青年圓國家的夢。
「在場每一位選手都是國家技職教育的最佳代言人。」卓榮泰表示,從選手身上能看到現在的成果,但也會看到在教育體制上的技職教育應有更加強的部分,這是互相學習。
卓榮泰提到,台灣去年在國際技能競賽獲得世界第4名的好成績,「讓國際看見台灣的實力」。今年全國技能競賽的主題是「我的極限,不被定義」,希望選手能超越自我、超越極限。
卓榮泰最後也勉勵選手,在3天的全國技能競賽能夠展現自己最好的成績、儲備更多能量;亞洲技能競賽今年將回到台灣舉辦,這是一個難得爭取回來的機會,希望選手把握住台灣當作世界主場的這個機會,「用你們的實力來定義台灣的主場」。
洪申翰致詞表示,今年大會的主標語是「我的極限,不被定義」,這句話非常重要,這代表在這裡每一位投入技能的選手能走到多遠、上限會在哪裡,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洪申翰也說,這次勞動部以國際賽規格舉辦全國賽,使用超過7萬平方公尺的競賽場地,青年組56個職類、青少年組13個職類,總共69個職類1231名全國好手將同場競技,歡迎社會大眾到現場參觀。
第55屆全國技能競賽明天起至19日在南港展覽館1館及2館展開,現場也有設置「技能體驗站」,提供民眾有趣且生活化方式,體驗技能各面向。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6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