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病榻掛心創作 東寧狂想曲等4書同步進行

醫師作家陳耀昌17日過世,生前雖與病魔纏鬥,卻仍展現驚人創作力,憑著頑強意志力同步進行4本著作。

其中小說「東寧狂想曲」與散文「府城寺廟背後的東寧史」,預計年底由遠流出版社出版;另與「牡丹社事件」相關的創作包括小說「牡丹頭顱筆記」、研究文集「牡丹頭顱事件」,預計明年1月由允晨文化出版。

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專訪表示,陳耀昌生前將台灣歷史用小說的方式加以詮釋,有系統的書寫台灣歷史的特殊性,到了「東寧狂想曲」,陳耀昌也許身感時日無多,無法用小說迂迴的手法呈現,於是選擇以鄭成功的角度,點評50位對台灣有貢獻的人。

王榮文表示,陳耀昌晚年一直覺得台灣要有「感恩節」的概念並成立「感恩祠」,讓對這片土地有貢獻的人「入祠」,表達台灣人的感謝之意,「東寧狂想曲」的點評方式,有點這樣的意思。

王榮文說,陳耀昌最後的時光,彷彿知道自己雖然是醫生,但不能戰勝病魔,只好把他一生對台灣的愛及憂慮託付給創作,尤其「東寧狂想曲」可說是以跨越靈界跟現實的方式,強烈表達他畢生的牽掛與愛台灣的心意。

「府城寺廟背後的東寧史」一書則是陳耀昌多年來深入台灣地方宮廟,拍下數千張照片,並完成3萬多字研究文字。

廖志峰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專訪表示,陳耀昌心心念念「牡丹社事件」150週年以及「台灣感恩日」的設置,這段期間全力投入小說及文集的書寫,可以想見身心承受相當的壓力。

不過這段期間兩人一直有書信及網路通訊往來,10月允晨文化書店「民樂書坊」開幕,「他很遺憾不能來參加,到10月25日都還和他有聯繫,直到這幾天才發現他沒上臉書」。

廖志峰表示,陳耀昌是一個很溫暖的人,「看到朋友他精神就來了,有幾次自己送稿到允晨」,廖志峰說,陳耀昌「以醫者的淑世情懷,投入再現台灣的歷史寫作,開出台灣歷史小說的新路徑,獨成一家,相信許多讀者也能感受到他對寫作的付出與努力」。

廖志峰也表示,有關「牡丹社事件」與「牡丹頭顱筆記」的出版時程,實際情形還會再與陳耀昌的家屬確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