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抖音易推送有害內容 致青少年不滿意身形

教育部今天到立法院做專題報告,引用海內外研究指出,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演算法,易推送有害內容給對減重有興趣民眾,導致青少年不滿意身形,也易陷入「資訊繭房」中。

教育部次長劉國偉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做「如何防範不當之短影音及社群平台兒少內容,加強數位及媒體素養」專題報告,引述多篇海內外研究指出,TikTok(抖音)搜尋結果中含有較多錯誤資訊,容易推送自傷相關影片給對減重有興趣的帳號,其中包含許多飲食失調、對自己身形不滿的負面訊息,已被證實會導致青少年的身體滿意度降低、負面情緒升高。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研究指出,TikTok的演算法易將青少年引導至美化抑鬱、自殘及自殺的「兔子洞」中,讓青少年一旦進入某一主題,便不斷深入探索更多相關內容而難以脫離。

英國研究也顯示,由於TikTok已成為英國12至15歲青少年的主要新聞來源,平台的資訊品質與系統透過演算法,導致使用者只接觸到相似資訊的「資訊繭房」效應。

劉國偉指出,由於上述風險,英國、印度、愛爾蘭已對TikTok等平台採取較嚴厲措施,包括禁用與裁罰等;歐盟委員會也曾勒令停止具高度成癮風險的「任務與獎勵」功能。

教育部為保護中小學學生,避免在校存取不當內容,已在台灣學術網路阻擋抖音、小紅書等短影音網站(含抖音76筆及小紅書25筆網址),以降低接觸不當資訊的風險。

另外,依照今年9月通過的資通安全管理法,公務機關不得使用TikTok、小紅書等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