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院陪伴復健重生 李先生車禍後勇敢找回工作與生活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46歲的李先生重新站上食品加工廠工作崗位,熟練操作冷凍肉攪拌設備,沒有人看得出來,數月前他因車禍造成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與右半身無力,一度連抬手、走路都感到吃力;歷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住院治療與復健,從「幾乎放棄」到「順利返工」,用復健翻轉人生。



臺北醫院陪伴復健重生 李先生車禍後勇敢找回工作與生活
圖/林允中醫師分享病人車禍腦出血與骨折治癒後,透過職能治療重返職場。(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表示,李先生今年2月下班的途中發生嚴重車禍,導致硬腦膜下出血、右手橈骨骨折,右半身無力、頭暈不止、注意力短暫,讓他的人生被迫按下停止鍵;原訂5月復工,但第一天就因搬不動冷凍肉品、操作速度過慢而被判定「無法勝任」,讓他一度灰心,「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沒救了。」



臺北醫院陪伴復健重生 李先生車禍後勇敢找回工作與生活
圖/林允中醫師指出,搬運物品離身體越近,負擔越輕。(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提供)

「他不是不努力,而是身體還沒準備好!」臺北醫院復健科林允中醫師指出,大腦受外力重擊的病人,常出現動作障礙、認知與情緒問題,影響職場的表現;因此,安排李先生進入職能治療,強調復健的終點不僅是回家,尤其是勞工,我們要幫助病人回到原來的生活與職場。


職能治療師黃如燕進行工作分析後發現,李先生的日常生活已可自理,但工作需長時間站立、負重搬運與操作機台,對手腕穩定度與核心肌耐力要求高;為此設計客製化的訓練,包括手腕強化、核心肌力訓練,以及指導省力搬運技巧,同時安排模擬實際作業情境,讓李先生在安全範圍內找回節奏。


經一個月的密集訓練後,李先生順利返崗並穩定完成工作的流程,並感動的說,「我真的回來了,這段復健時間都沒有白費!」林允中醫師提醒,受傷半年內是黃金復健期,若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與積極復健,會有較多的進展,更能重拾健康與自信,減少職場適應難題。


更多引新聞報導
愛回健康人生!臺北醫院:胃內水球助找回自信陪伴家人
中秋急救生命接力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藥師守護孕婦安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