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藍綠白停止惡鬥 經濟才能加分


【投書】藍綠白停止惡鬥 經濟才能加分


姚文禮/台北市民


大罷免落幕,核三公投也未通過。台灣社會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卻換來一場雙輸的鬧劇。從頭到尾,這些爭議並未替民生經濟解決半點問題,反而加深社會撕裂、拖垮行政資源,讓本就需要冷靜應對外部壓力的政府與產業,陷入無止境的內耗。


政治本該為經濟民生鋪路,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國民黨與在野勢力把精力投注在政治角力:罷免、攻防、口號,卻拿不出一套能讓台灣產業度過關稅風暴的方案。當美國對等關稅與匯率壓力正衝擊台灣的出口根基時,這種零和政治,等於把企業推向更大的不確定性,讓中小企業老闆、出口廠商都失去穩定預期。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經濟部長郭智輝展現的「企業家部長」思維。面對關稅挑戰,他不是喊口號,而是立刻啟動產業升級方案,開放全國 50 條法人 AI 試製生產線,協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同時推動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避險額度信用保證措施、中小企業穩匯方案等等,幫助企業應對市場震盪。這些都是務實的行動,而不是紙上談兵。


更重要的是,郭智輝提出「境外關內」戰略,讓台灣產業能以保稅區模式進軍美國市場。德州產業園區談判,就是把關稅挑戰轉化為市場機會的具體實踐。大企業可以降低設廠負擔,中小企業也能透過保稅出口管道跟著受惠,整體產業鏈得到保障。這才是真正的政策解方。


然而在卓榮泰內閣 1.0,郭智輝這位不擺官架子的企業家部長,卻因為形象鮮明而被朝野立委當作炒作話題的箭靶。不光是國民黨、民眾黨立委動輒以凍刪預算或杯葛法案等手段刁難,民進黨立委也不時用攻擊自家部長當作哄抬聲量的手段。


到了 726、823 前夕,還出現五花八門對郭智輝的攻擊,例如「快樂宴」或「新台幣目標價 31 元」,事後都證明是抹黑謠言。然而因為大罷免、核三公投引發的政治對抗太過激烈,無人能夠冷靜審視經濟政策,經濟部的諸多努力只得被犧牲。


回顧這段時間,朝野立委諸公忙著政治空轉,製造對立;而經濟部卻在幕後替產業找出路。對比之下,誰才是真正在守護台灣的競爭力?答案再清楚不過。


台灣不需要更多的政治內耗,而需要更多的務實專業。郭智輝不善官場言語,卻以企業家的效率與眼光,補足了台灣經濟治理的缺口。正因如此,社會更應該珍惜這樣的部長,不讓他被政治口水淹沒。即便郭智輝已請辭,社會也應該還他一個公道的評價。


藍綠白停止惡鬥,經濟才能加分。 如果我們要在全球關稅與匯率戰中突圍,就必須停止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政治鬥爭上,把更多心力放在產業的真實需求。唯有如此,台灣才有未來。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高鐵公司腦袋進水:一場自由座的制度性災難


【投書】一則偉大母愛的故事令人動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