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的小滿“同志”/李碩

李碩
五月的風裏裹著某種恰到好處的分寸感,推開窗時,會被一股不濃烈卻也不寡淡的氣息撞個滿懷。這是小滿獨有的味道,不似盛夏的甜膩,也沒有暮春的青澀,像是誰特意拿捏好的溫度,多一分嫌熱,少一分嫌涼。
田間的麥子最懂這份哲學。它們在晨露裏挺直腰杆,卻不把飽滿的籽粒昂得過高。老農背著竹簍走過田埂,指尖劃過麥穗,沙沙的聲響裏藏著未說盡的故事。這些即將成熟的作物,既不炫耀青澀時的嫩綠,也不急於展示成熟後的金黃,只是在日光與雨水裏,按照自己的節奏生長。它們記得土地的滋養,懂得收斂鋒芒,把所有的力量都化作實實在在的沉澱。
溝渠裏的水也遵循著同樣的法則。幾場雨過後,水位慢慢漲起來,卻始終與堤岸保持著微妙的距離。水面平靜卻暗藏流動,不像暴雨後渾濁的洪流肆意奔湧,也不像乾旱時羸弱的細流有氣無力。這水懂得何時該漫過石階,何時該止步於田壟,把滋養土地的事做得不聲不響,卻又恰到好處。挑水的人路過時,木桶探入水中,舀起的都是剛剛好的分量。
市集裏飄來新割苦菜的清香。菜販們把鮮嫩的菜葉碼得整整齊齊,沒有大聲吆喝,只是安靜地等待識貨的人。嘗一口這帶著微苦的野菜,舌尖先是微微一顫,而後回甘在口腔裏慢慢散開。老一輩人總說,小滿吃苦,是為了記住生活的本味。這苦味裏藏著謙遜,不把甜膩做到極致,才更讓人惦記。
公司新來的實習生小高總讓我想起小滿的麥穗。專案彙報會上,她把大部分功勞歸給團隊,自己默默整理著會議記錄。午休時,別人都在談論業績,她卻捧著專業書在茶水間研讀。她的工位上沒有擺滿獎盃,只有一盆綠蘿安靜生長,葉片青翠卻不張揚。這樣的姿態,在追名逐利的職場裏,反而顯得格外清新。
街角修表匠的故事也帶著小滿的氣質。二十平米的小店開了三十年,老師傅戴著老花鏡,專注地擺弄著零件。有人勸他擴大店面,他只是笑著搖頭。他修的表不一定最快,但每塊都經得起時間考驗。店裏的牆上掛著塊老懷錶,指針不急不緩地走著,像是在訴說:真正的精湛,從來不需要大聲宣告。
夕陽無限好,忽然想去城郊的葡萄園逛逛。青綠的葡萄串掛在藤架下,不急於變紅變紫。園主說,現在的果子摘下來酸澀難咽,得等陽光慢慢浸染,雨水細細潤澤。這些果實深諳等待的智慧,不搶早,不貪多,在屬於自己的時節裏慢慢沉澱滋味。
現代人總在追求“滿”的狀態,存款要更多,職位要更高,生活要更熱鬧。可小滿告訴我們,真正的富足,是懂得留白的藝術。就像寫字時要留出空白,畫畫時要留出想像,人生也要留出餘地。這不是退縮,而是一種清醒的認知——知道何時該前進,何時該停下,明白所有的成長都需要時間,所有的收穫都值得等待。
當夜幕完全籠罩大地,翻看舊日曆,“小滿”二字印在泛黃的紙頁上。這兩個字裏藏著古人的智慧,也藏著生活的真相:不必追求極致的圓滿,保持適度的充盈,以謙遜的姿態前行,反而能走出更長遠的路。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