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統帥的敬禮回禮:中華民國總統面對軍禮的規範與實務/魯云湘

文人統帥的敬禮回禮:中華民國總統面對軍禮的規範與實務/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智庫研究員)

中華民國總統身兼三軍統帥,是國軍最高統帥,負責指揮、監督陸海空軍。然而,總統的職位本質為文職元首,而非軍職人員。這項「文人統帥」原則是現代民主國家軍政體制的核心。當總統面對軍人的敬禮時,其應如何回禮,不僅牽涉到禮儀規範,更反映出憲政體制下文武關係的微妙平衡,以及社會大眾對統帥形象的期待。

首先,從法律層面來看,中華民國並沒有任何明確的法律條文,強制規定總統面對軍人敬禮時,必須回以「舉手禮」(即軍禮)。

我國規範軍事禮節的主要依據來源有《海軍禮節條例》、《陸軍禮節條例》及《中華民國軍人禮節》。均詳細規範軍人之間應如何行禮及答禮,例如對長官、同級或友邦軍人等應行的舉手禮、立正注目禮等。然而,上述各條例適用對象主要為軍人。總統雖為三軍統帥,但其身分是國家元首,職務屬於文官體系,不具備現役軍人身份,因此不受限於軍人彼此間的禮節規範。

「文人統帥」,原則是民主國家軍隊國家化、專業化、超然中立的重要體現。國軍部隊效忠於憲法與國家,並非特定的軍事將領。這也意味著,總統在履行統帥職責時,其禮儀規範應符合其文職元首的地位,而非完全等同於軍職人員。

鑑於法律並無明文規定,中華民國總統面對軍人敬禮時的回禮方式,在慣例和實踐上呈現出多元且彈性的特點。以下是常見的回禮方式:
一、點頭(頷首禮):這是最普遍且被廣泛接受的回禮方式。以點頭表達對官兵敬意的回應與肯定。這既符合文職元首的身份,也傳達對國軍辛勞的感謝與致意。

二、注目禮:以專注的眼神回敬,也是一種莊重而得體的答禮方式。

三、扶手禮:在某些高度正式的場合,例如國賓來訪的軍禮歡迎儀式,總統會與來訪元首一同檢閱儀隊,此時的禮節為「扶手禮」,即將右手置於左胸口,以示對國家榮譽的尊重與對儀隊的檢閱。

四、舉手禮(軍禮):儘管法律未強制,但歷史上或某些特定情境下,總統也曾行舉手禮。以已故總統蔣介石為例,由於其本身具備軍人身分(特級上將),在其擔任總統期間,無論是穿著軍服或中山裝,行舉手禮回敬軍隊是其常見的答禮方式。這與其個人軍事背景和時代氛圍有關。

因此,當總統在視察部隊或參加軍事演習時,有時會穿著迷彩服或類軍服,如漢光41號演習期間,賴清德總統便身著迷彩服以頷首禮回應。這時的回禮方式,常會引起兩種觀點:
其一,著重於視覺上的統一性以及對軍隊的直接尊重。既然總統已穿著軍服,應比照軍人行舉手禮,以展現與軍隊的「一體感」與對軍職榮譽的認同,並強化三軍統帥的威嚴。

其二,堅持憲政原則與文武分際,避免給大眾「軍政合一」的誤解。總統的憲法定位和職務屬性,都是文職身份,因此不論是元首或統帥本質,不應因著裝而改變。因此,即便穿著軍服,總統仍可採取點頭或扶手禮等符合文人統帥身份的禮節。

綜上所述,中華民國總統面對軍人敬禮時的回禮方式,在法律層面並無強制性的「舉手禮」規定。總統作為文人統帥,其回禮方式具有彈性,點頭、注目或扶手禮皆為符合其身份的得體選擇。

至於總統穿著軍服時,是否應行舉手禮,則更多是基於禮儀慣例、形象考量以及對軍隊士氣和社會觀感的權衡。儘管歷史上或特定場合有總統行舉手禮的案例,但這並非憲法或法律的硬性要求。最重要的是,總統的回禮方式,應能有效傳達對國軍的肯定、感謝與支持,同時維護國家憲政體制下文人統帥的原則和民主精神。這種禮儀上的彈性,也反映中華民國在軍政關係處理上的成熟與務實。(照片翻攝畫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