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賈程年/鄭麗文竟成了「顫慄文」

名家論壇》賈程年/鄭麗文竟成了「顫慄文」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因追思名單中包括共諜吳石,引爆政治風暴。(圖/NOWNEWS攝影中心)

[NOWnews今日新聞]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辯才無礙、立場鮮明、敢於挑戰主流論述,一度讓藍營支持者寄望她能為國民黨帶來一股新氣象。然而,上週她以黨主席身分出席白色恐怖追思秋祭,因追思名單中包括共諜吳石,引爆政治風暴。

民進黨痛批她「歌頌共諜、配合統戰」,民眾黨也跟著開火;國民黨中央雖然反擊,但整體節奏紊亂、說法矛盾,結果不只沒止血,反讓鄭麗文在黨內外的形象急速下墜—從「戰將麗文」,變成了讓藍營基層都「顫慄」的「顫慄文」。

這場危機的本質,不在於活動本身,而在於鄭麗文的領導失靈。三大問題暴露無遺:沒有重量級幕僚給建議、現場無人應變、事後沒人協調發言。整個國民黨中央,看起來就像一台失速的機器。

首先,黨內「缺乏諍言」的問題嚴重。從事件發生到延燒,沒有任何一位黨內具份量的人士出面協助澄清,反而讓鄭麗文孤軍奮戰。過去不論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或朱立倫時期,遇到重大爭議總會有幕後智囊出面調度。但現在的國民黨中央,鄭麗文被一群同溫層包圍,沒有人敢講真話,也沒有人具備戰略高度。她雖自信滿滿,但缺乏能讓她「踩煞車」的人,這正是危機失控的根源。

其次,現場反應太慢、組織散漫。白色恐怖秋祭本應是展現歷史反省與社會和解的儀式,卻因媒體報導焦點偏向吳石,引發誤解。第一時間,黨中央文傳系統就要出面匡正,拉回風向,發言人或幕僚立即回應,避免爭議延續,但實際上沒有人站出來。當民進黨、民眾黨火力全開時,國民黨的回應一片混亂,讓整個議題被定調為「替共諜說話」,政治損傷難以回收。

第三,事後的發言與危機溝通幾乎全面癱瘓。事件延燒數天,黨中央既沒召開記者會,也沒整合口徑。立委系統、發言人系統全都噤聲,反而是黨內自家人蔡正元、丁瑀開炮,連前幕僚都跑去抗議,形成「外有敵、內有亂」的雙重災難。

更讓人不解的是,面對風波延燒,鄭麗文沒有選擇第一時間出面止血或說清楚爭議焦點,反而貼出一段受訪影音,重申「白色恐怖不應淪為政治鬥爭的廉價工具」。這段話聽起來理性溫和,卻忽略了最該守住的核心價值—國民黨的中心思想。

白色恐怖固然是一段需要反省的歷史,但國民黨的立場從來不只是「反威權」,更是「護中華民國、拒極權滲透」。鄭麗文若只談「歷史和解」,卻迴避「國家安全」與「體制防衛」的價值主軸,就容易讓外界誤以為她在模糊立場、削弱國民黨長期以來堅守的反共精神。這樣的論述錯位,不只是輿論上的失分,更是價值根基上的動搖。

事實上,鄭麗文原有機會藉此事件展現中道思維,凸顯「歷史不應被政治操作」的價值立場。但她沒有把握這個機會。理性論述缺乏情感連結,危機處理缺乏速度與策略,讓外界印象從「聰明辯士」變成「政治孤島」。這樣的領導模式若不改,未來任何爭議都將重演。

國民黨此刻需要的,不是能言善道的「戰將」,而是懂得傾聽、能整合的領導者。鄭麗文若真想帶領國民黨轉型,就必須徹底改變思維模式,廣納懂媒體、懂世代的政治幕僚,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與協調平台。否則,她不但無法說服社會中間選民,還可能失去黨內最後的信任。

鄭麗文當然不該成為民進黨口中的「共諜代言人」,但她更不能變成國民黨內人人心驚的「顫慄文」。政治最怕的,不是被攻擊,而是沒有人願意為你辯護。這場危機,應該讓她深思:是別人誤會了她,還是她真的走錯了方向?

●作者:賈程年/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吳崑玉/論用間—從吳石到鄭麗文的轉折與警訊


名家論壇》單厚之/新主席上任 國民黨換湯不換藥


名家論壇》鈕則勳/新北市選戰開打!國民黨未必勝券在握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