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秉持證嚴上人「照顧別人也要照顧自己」的慈悲理念,由慈濟大學與慈濟基金會攜手推動的「福慧學堂」邁入第三年,持續深入社區,將健康與安全知識帶入長者生活。八月暑期尾聲,福慧學堂來到新北市慈濟雙和聯絡處,邀請慈濟大學人文傳播暨社會科學院院長許峻嘉教授,以及醫務暨健康管理系副教授高慧娟,分別就交通安全與正確用藥進行深入淺出的分享,現場互動熱絡,氣氛溫馨感人。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許峻嘉教授幽默開場提到:「最近有長者反映,叫『阿公阿嬤』會讓他們感到敏感!」隨即改口稱呼大家為「大哥大姊」,引來現場笑聲連連,也讓氣氛瞬間融洽。這份尊重與貼心,正是慈濟精神的具體展現。


許教授以生活化語言,深入講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他指出,電動二輪車雖免駕照,但最高時速僅25公里,使用者須年滿14歲並投保;若超速至50公里以上,車禍傷亡率高達80%,因此提醒長者,行人過馬路務必左看右看,夜間外出應穿著亮色衣物或反光背心,提高可見度;騎乘機車時,應行駛於車道外側,避免違規靠邊騎乘,並保持安全距離,以應對突發狀況。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透過如話家常的方式,交通安全知識自然入心,長者們紛紛點頭認同,表示將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接續登場的高慧娟副教授,則以實際案例說明正確用藥的重要性。她指出,臺灣約有八成民眾患有慢性病,失智風險人人可能面對,呼籲長者以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精神,照顧自己也關懷失智者,善待身邊的每一份不便。


高副教授分享一位阿嬤的故事,因買不到雞蛋給孫子吃而失眠,後來在醫師建議下改以豆類蛋白質取代,孫子反而更喜歡,阿嬤也因此釋懷。她提醒大家,失眠常源於無謂煩惱,保持正向心念有助身心健康。此外,也強調藥物絕不可隨意分享,曾有太太將安眠藥分給先生服用,結果引發聲音改變等副作用,凸顯依照醫囑用藥的重要性。


她進一步長者注意代謝症候群包含腹部肥胖、血壓、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等五項指標數據,若符合三項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她鼓勵大家從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著手,積極照顧自身健康。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活動中,一位來自永和慈濟長照C據點的長者鄭小燕,因忘記志工提供的交通路線,主動撥打1999市民專線詢問方式,並依指引搭乘57路公車順利抵達會場。她的積極行動獲得現場一致讚賞,展現不因年齡或困難而退縮的精神,也成為促進身心健康的最佳典範。


鄭小燕表示,這堂課讓她獲益良多,不僅學習到實用知識,更感受到社區的溫暖與支持。她的經驗鼓舞了許多長者,只要願意跨出一步,就能開啟更豐富的生活。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福慧學堂自創立以來,始終秉持慈濟精神,透過教育與關懷,陪伴長者安身、安心、安老。此次活動不僅提供實用知識,更在互動中傳遞尊重與關懷,讓長者感受到社區的支持與溫暖。未來,福慧學堂將持續深入社區,推動健康教育與安全知識普及,讓慈濟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照亮每一位長者的心靈,為社會注入更多善與愛的力量。



福慧學堂暑期走入雙和 傳遞長者健康安全知識


(撰文/郭碧娥,攝影/林文質)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