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尿床,怎麼辦?
尿床是幼兒經常出現的狀況,3歲的孩子有40%會尿床,6歲則約有10%,也令家長感到無比困擾。如何避免幼兒發生夜尿?如果經過努力仍未改善孩子的尿床情形,可能要小心是疾病造成的!
改善5 TIP,耐心陪他克服問題
媽媽正在訓練4歲半的亭亭不穿尿布睡覺。剛開始,亭亭每週會尿床2~3次,不過在她上床睡覺前,媽媽會不斷提醒她先上過廁所再睡;加上媽媽也在半夜時間叫她起床解尿。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訓練,現在亭亭的尿床情形改善很多,而且半夜如果有尿意,她也會自己起床上廁所。
5歲尿床,男生7%、女生3%
對於幼兒尿床,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指出:「以5歲孩子來說,女生的尿床機率是3%;男生則為7%。10歲孩子,男生大約3%,女生約為2%。到了18歲,男生是1%,女生則是小於1%。」基本上,尿床的比例是男多於女,主要與生理成熟和控制發展有關,通常女生的心理會比男生早熟,同樣的,女生的生理發育也會比男生早一些。
尿床的定義
每週出現兩次以上、連續3個月
尿床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關於尿床的定義,蔡立儀醫師表示:「超過5歲、可控制自己小便的幼兒,每週出現兩次以上夜尿、且連續3個月,即是為『尿床』。」因此,必須連續3個月的規則出現、發生頻率每週兩次以上才符合;如果是一、兩次的偶發狀況,或沒有延續到3個月以上,則可視為偶發事件,不需要特別介入。
造成尿床的3大主因
造成尿床的原因,蔡醫師指出:「主要分為3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1生理因素
由於幼兒的膀胱容量較小,還無法承受一整晚製造的尿量。另外,即使膀胱滿載,可是當孩子熟睡時,神經中樞也無法被叫醒等。除此,也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還未成熟。
蔡醫師解釋:「抗利尿激素是腦部所分泌製造的激素,主要功用是減少身體產生尿液來調節身體的水分。較特別的是,它會隨著日夜改變,晚上它會分泌較多激素以減少尿液的製造。」可是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由於腦部尚未成熟,因此抗利尿激素早晚的分泌量相同,較無法減少夜晚尿量的製造而導致容易尿床。
疾病導致
除了孩子的構造發展等生理因素造成夜尿,也可能是疾病導致,包括泌尿道感染、慢性腎臟病變、脊椎異常。
脊椎異常多為先天因素,通常在早期時就會被發現。常見症狀即是背部脊柱的外觀異常,例如:有突出物;或背部有凹陷情形,醫師會進行X光檢查以確定孩子的脊椎發育是否正常。一般而言,脊椎異常也會連帶影響肢體動作,不過由於脊椎也牽涉到自主神經的發育,因此當自主神經發育異常,控制膀胱的功能亦會受到影響,所以要視嚴重程度而定。
至於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頻尿,解尿時泌尿道會疼痛、甚至解血尿,亦即尿液顏色帶有粉紅的異常顏色,有時會合併輕微發燒。
以慢性腎臟病變而言,初期多半不會有特別的症狀,可是逐漸會開始出現尿床,以及其它症狀像多尿、血尿,到了疾病後期會產生異常的嘔吐、搔癢或貧血狀況;另外,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蔡醫師說明:「孩童可能因為流失許多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而影響發育,像是比較瘦小、長不高等。」。
2心理因素
幼兒的心理壓力或心理創傷引起的夜尿,包括父母的婚姻關係有問題、學校課業壓力,甚至被虐待等。
3學習因素
可能家長忽略幼兒夜尿的狀況,沒有積極的教導,使孩子沒有學習到很好的控制能力。
6歲幼兒尿床需矯正
究竟幼兒尿床是否需要介入?蔡立儀醫師根據國外的資料表示:「見人見智。」不過在臨床上,由於6歲的孩子準備進入國小接受正規教育,如果仍未妥善矯正可能會衍生許多問題,像爸媽因為換洗床單等事責備孩子或發生親子衝突,導致孩子心理的傷害。另外,若孩子發生尿床或尿褲子情況,在學校時也可能會遭受同儕的歧視或異樣眼光,影響人格發展。所以6歲以上的幼兒若符合尿床的定義,可能需要積極的介入。
改善夜尿5 TIP
針對改善或預防孩子尿床情況,蔡立儀醫師提供下列的建議處理技巧做為參考:
Tip 1:就寢前的3~3.5小時,不讓孩子喝水或飲料。
Tip 2:睡前,請小孩將尿液解乾淨。
Tip 3:睡覺前,提醒孩子半夜想尿尿要爬起來去上廁所;如果孩子爬不起來,不妨用鬧鐘訂時間,讓孩子在半夜起來上一次廁所。
Tip 4:較大的孩子尿床,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清洗床單和衣物,讓他為自己的尿床負責。
Tip 5:給予孩子心理支持,盡量別讓他因為尿床產生壓力;也不要因此懲罰他。
幫孩子寫尿尿日記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學習克服困難。
如果上述方式都無法改善幼兒的夜尿情況,決定就醫治療前,不妨先寫1~2週的「尿尿日記」。例如:幾月幾號尿床、記錄一整天的尿量,例如:每天測量孩子起床的第一次解尿量,以協助排除是否尿不乾淨、膀胱是否有問題影響排尿等,清楚瞭解寶寶的解尿狀況,比較容易介入治療。不過原則上還是建議盡量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改善,蔡醫師指出:「有些父母急迫希望以藥物治療讓孩子立即改善夜尿,但效果有時候不一定這麼好。」
異常狀況請就醫
解尿姿勢、尿流量有異狀
不過,6歲的孩子在白天也會尿床、或出現異常的解尿情形,像解尿姿勢變得很奇怪、尿流量突然出現滴滴答答尿不乾淨的異狀,都要注意。另外,若發現孩子的泌尿器官紅腫、有異常分泌物、發燒、尤其曾得過泌尿道感染的孩子更要小心,建議就醫檢查是否遭到感染。
耐心陪孩子克服尿床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原則上,如果好一陣子沒有尿床卻突然發生,視為偶發性,先觀察,基本上會建議先檢視孩子的生活作息,找出引起尿床的可能原因。例如:晚上睡覺前喝很多水,上床之前忘記尿尿;或是孩子的週遭環境有新增的壓力等,並持續觀察是否持續發生。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成熟時間點都有所差異,脫離尿布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不要太介意、也不要跟別的孩子比較,以免徒增孩子的壓力和困擾。蔡立儀醫師指出:「家長應以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
模特兒/可愛寶貝芮安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7月號
蔡立儀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敏盛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新生兒科研究醫師
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
改善5 TIP,耐心陪他克服問題
媽媽正在訓練4歲半的亭亭不穿尿布睡覺。剛開始,亭亭每週會尿床2~3次,不過在她上床睡覺前,媽媽會不斷提醒她先上過廁所再睡;加上媽媽也在半夜時間叫她起床解尿。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訓練,現在亭亭的尿床情形改善很多,而且半夜如果有尿意,她也會自己起床上廁所。
5歲尿床,男生7%、女生3%
對於幼兒尿床,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指出:「以5歲孩子來說,女生的尿床機率是3%;男生則為7%。10歲孩子,男生大約3%,女生約為2%。到了18歲,男生是1%,女生則是小於1%。」基本上,尿床的比例是男多於女,主要與生理成熟和控制發展有關,通常女生的心理會比男生早熟,同樣的,女生的生理發育也會比男生早一些。
尿床的定義
每週出現兩次以上、連續3個月
尿床分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關於尿床的定義,蔡立儀醫師表示:「超過5歲、可控制自己小便的幼兒,每週出現兩次以上夜尿、且連續3個月,即是為『尿床』。」因此,必須連續3個月的規則出現、發生頻率每週兩次以上才符合;如果是一、兩次的偶發狀況,或沒有延續到3個月以上,則可視為偶發事件,不需要特別介入。
造成尿床的3大主因
造成尿床的原因,蔡醫師指出:「主要分為3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學習因素。」
1生理因素
由於幼兒的膀胱容量較小,還無法承受一整晚製造的尿量。另外,即使膀胱滿載,可是當孩子熟睡時,神經中樞也無法被叫醒等。除此,也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還未成熟。
蔡醫師解釋:「抗利尿激素是腦部所分泌製造的激素,主要功用是減少身體產生尿液來調節身體的水分。較特別的是,它會隨著日夜改變,晚上它會分泌較多激素以減少尿液的製造。」可是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由於腦部尚未成熟,因此抗利尿激素早晚的分泌量相同,較無法減少夜晚尿量的製造而導致容易尿床。
疾病導致
除了孩子的構造發展等生理因素造成夜尿,也可能是疾病導致,包括泌尿道感染、慢性腎臟病變、脊椎異常。
脊椎異常多為先天因素,通常在早期時就會被發現。常見症狀即是背部脊柱的外觀異常,例如:有突出物;或背部有凹陷情形,醫師會進行X光檢查以確定孩子的脊椎發育是否正常。一般而言,脊椎異常也會連帶影響肢體動作,不過由於脊椎也牽涉到自主神經的發育,因此當自主神經發育異常,控制膀胱的功能亦會受到影響,所以要視嚴重程度而定。
至於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頻尿,解尿時泌尿道會疼痛、甚至解血尿,亦即尿液顏色帶有粉紅的異常顏色,有時會合併輕微發燒。
以慢性腎臟病變而言,初期多半不會有特別的症狀,可是逐漸會開始出現尿床,以及其它症狀像多尿、血尿,到了疾病後期會產生異常的嘔吐、搔癢或貧血狀況;另外,也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蔡醫師說明:「孩童可能因為流失許多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而影響發育,像是比較瘦小、長不高等。」。
2心理因素
幼兒的心理壓力或心理創傷引起的夜尿,包括父母的婚姻關係有問題、學校課業壓力,甚至被虐待等。
3學習因素
可能家長忽略幼兒夜尿的狀況,沒有積極的教導,使孩子沒有學習到很好的控制能力。
6歲幼兒尿床需矯正
究竟幼兒尿床是否需要介入?蔡立儀醫師根據國外的資料表示:「見人見智。」不過在臨床上,由於6歲的孩子準備進入國小接受正規教育,如果仍未妥善矯正可能會衍生許多問題,像爸媽因為換洗床單等事責備孩子或發生親子衝突,導致孩子心理的傷害。另外,若孩子發生尿床或尿褲子情況,在學校時也可能會遭受同儕的歧視或異樣眼光,影響人格發展。所以6歲以上的幼兒若符合尿床的定義,可能需要積極的介入。
改善夜尿5 TIP
針對改善或預防孩子尿床情況,蔡立儀醫師提供下列的建議處理技巧做為參考:
Tip 1:就寢前的3~3.5小時,不讓孩子喝水或飲料。
Tip 2:睡前,請小孩將尿液解乾淨。
Tip 3:睡覺前,提醒孩子半夜想尿尿要爬起來去上廁所;如果孩子爬不起來,不妨用鬧鐘訂時間,讓孩子在半夜起來上一次廁所。
Tip 4:較大的孩子尿床,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清洗床單和衣物,讓他為自己的尿床負責。
Tip 5:給予孩子心理支持,盡量別讓他因為尿床產生壓力;也不要因此懲罰他。
幫孩子寫尿尿日記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學習克服困難。
如果上述方式都無法改善幼兒的夜尿情況,決定就醫治療前,不妨先寫1~2週的「尿尿日記」。例如:幾月幾號尿床、記錄一整天的尿量,例如:每天測量孩子起床的第一次解尿量,以協助排除是否尿不乾淨、膀胱是否有問題影響排尿等,清楚瞭解寶寶的解尿狀況,比較容易介入治療。不過原則上還是建議盡量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改善,蔡醫師指出:「有些父母急迫希望以藥物治療讓孩子立即改善夜尿,但效果有時候不一定這麼好。」
異常狀況請就醫
解尿姿勢、尿流量有異狀
不過,6歲的孩子在白天也會尿床、或出現異常的解尿情形,像解尿姿勢變得很奇怪、尿流量突然出現滴滴答答尿不乾淨的異狀,都要注意。另外,若發現孩子的泌尿器官紅腫、有異常分泌物、發燒、尤其曾得過泌尿道感染的孩子更要小心,建議就醫檢查是否遭到感染。
耐心陪孩子克服尿床
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原則上,如果好一陣子沒有尿床卻突然發生,視為偶發性,先觀察,基本上會建議先檢視孩子的生活作息,找出引起尿床的可能原因。例如:晚上睡覺前喝很多水,上床之前忘記尿尿;或是孩子的週遭環境有新增的壓力等,並持續觀察是否持續發生。
由於每個孩子的發展、成熟時間點都有所差異,脫離尿布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不要太介意、也不要跟別的孩子比較,以免徒增孩子的壓力和困擾。蔡立儀醫師指出:「家長應以耐心陪孩子解決尿床問題,讓他從中學習克服困難。」
諮詢/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立儀
模特兒/可愛寶貝芮安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2.7月號
蔡立儀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經歷:敏盛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新生兒科研究醫師
臺大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現任: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7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