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北美術獎」得獎名單公布

「2014台北美術獎」得獎名單公布

曹淳│Joachim女士的行李箱 錄影裝置 11'55" 2012至今(圖/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4台北美術獎」(以下簡稱「台北獎」)在去年為期十週的線上徵件、325件報名作品中,經本屆七位評審委員(黃海鳴、薛保瑕、林平、莊普、徐文瑞及蕭淑文)於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評選過程後,最後選出16位平均年齡約30歲的藝術家進入決審,並於北美館地下一樓展廳進行現場展出,去年底北美館公布本屆北美獎得獎名單,首獎由紀紐約錄像暨裝置作品「運動三部曲」獲得,優選獎則頒予林俊良、倪灝、曹淳、簡翊洪、饒加恩。

本次台北獎首獎作品「運動三部曲」,內容包含紀紐約近兩年的三件作品:依隨寶藏巖特殊地形結構,而鑲入羽球運動事件的《莫名綻放》;結合高雄弔詭畫廊建築體空間、斜切玻璃落地窗造型發展的等腰三角形球桌《三角桌》;以身體轉動特製八角呼拉圈,藉此進入台南五條港歷史地痕的《八角圓》。紀紐約此次也依北美館空間的展覽狀態於現場重新裝置作品。在去年底的頒獎儀式中,評審委員薛保瑕談到本次參賽作品類別多元,本屆首獎作品在關懷歷史脈絡與地理紋理之餘,亦放入了這個時代的創作語言:「無論是針對台南城市的歷史紋理,所探究出跨越時空的巷弄交疊之處,據此所製作出的『八角形呼拉圈 』;或是以傾斜的三角桌,引發不同於常態的運動模式;或是觀察寶藏巖特殊地形後,在多處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容易、也不易展開地羽球運動。這些非常態的運動模式,皆凸顯出可辨識但不尋常的時空軌跡;而作品分置的方式,也將現有的展示空間解構為多向度的交錯空間,交互促成這件作品耐人尋味與發人深省之處。」

本屆台北獎入選作品中,仍以複合裝置媒材為多數,其中,進入優選的饒加恩近年由台灣歷史與視覺符碼所發展出的「紋徽」系列,與簡翊洪以紙本、絹本繪成,由自身凝視到觀看再現過程的「男孩與叔叔」,為此次16件展出作品中少數純平面的繪畫作品。擁有原住民血統的林俊良,在作品《查理布朗拜訪犘陀撒洋》中分飾兩角、相互對話,在展場中分別呈現口述(聽)與書寫(閱讀)兩種角度,觀眾則於低訊息的暗室環境中自行組織各種資訊。倪灝《夜雕塑》是由數件裝置作品組合而成,《夜雕塑》以「循環」為概念,透過動物心理學、當代戰爭、夜行昆蟲與鬼故事連結廣義文化中的片刻,並以隨手可得的作品為創作材料。曹淳在《Joachim女士的行李箱》中,展開了一個在自家人行道垃圾堆上拾得的行李箱,箱子的主人已離世,藝術家在行李箱中的物件裡想像一位嚮往旅行的女士,想像著這口已失去主人的行李箱帶領自己拜訪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