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比死亡可怕?

庫倫卡劇團《安德魯與多莉妮》
故事原型來自法國哲學家安德魯.高茲為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所寫的《最後一封情書》,西班牙庫倫卡劇團的《安德魯與多莉妮》以面具與身體姿態演出,不用台詞地,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將失去妻子的邊緣,重新發現他的妻子的歷程。

臺北藝術節《安德魯與多莉妮》
8/16~17 19:30
8/18 14:30
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INFO 02-25289580轉192

「妳八十二歲了,身高縮了六公分,體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但妳依然美麗、優雅、令人心動。我們一起生活了五十八年,可我比以前更愛妳。我再次感到空虛咬嚙著我空洞的心,唯有你緊緊貼著我,才能將它填滿……」二○○六年,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安德魯.高茲(Andre Gorz)為結髮超過一甲子,被診斷患有退化性疾病的妻子多莉妮(Dorine)寫下《最後一封情書》,見證兩人相識、相知和相守的愛情。隔年,高茲在自家門口留下一張紙條:「不要進門,請通知警方。」之後兩人雙雙服毒自殺。這則令人震驚又動容的愛情故事震撼歐洲社會,當時的法國總統薩柯吉(Nicolas Sarkozy)還帶領群眾進行了公開悼念。

為了愛 找回消逝的記憶

西班牙庫倫卡劇團(Kulunka Teatro)的《安德魯與多莉妮》,取材於《最後一封情書》,書中這段情話,成為導演伊納基.里卡特(Inaki Rikarte)創作發想的起源,然而演出並沒有直接援用原著文字,甚至一句台詞都沒有,只透過面具和演員的身體姿態來表現。里卡特表示,全劇與高茲的情話無關,甚至與真實的故事漸行漸遠,僅保留故事原型,娓娓道出丈夫站在即將失去妻子的邊緣,重新發現他的妻子的歷程。

《安德魯與多莉妮》講述老年夫妻之間的愛情,以及疾病如何改變愛人之間的關係。場景是一個狹小的房間,空氣中迴盪著打字機與大提琴的聲音,安德魯與多莉妮這一對老夫妻,如同多數的伴侶,瑣碎平淡的生活,使得他們不再那麼重視彼此。在過去,那些喚醒彼此的熱情的事物,如今卻變得無關緊要,甚至導致兩人爭吵。

然而,突如其來的阿茲海默症,為兩人關係開啟全新契機。面對多莉妮日漸泛白的腦中記憶,安德魯想留住舊日回憶的強烈渴望,在心中漸漸萌發,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寫作。只有記住彼此的過去,記住彼此有多麼相愛,他們才能繼續相愛。面對日漸模糊的回憶與身分,他們展開一段回憶之旅,重新找回愛情的溫度,期待愛如往昔。隨著男主角重新發現兩人的愛情充滿了熱情與趣味,故事也有了起承轉合。

遺忘,比死亡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