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內海,蔡素芬的鹽鄉
鹽田兒女回原鄉, 先搭船出航,我們往「內海仔」而去。
觀光船的設施齊備安全,解說員閩南語中氣飽滿,沿途導覽潟湖生態,灰爛泥灘紅樹林青翠亮眼,蚵棚竹枝乾瘦枯黑好似永不腐壞,行程還特地準備古早的捕魚器具「扳罾」(讀音:ㄅㄢˇㄗㄥ),讓遊客親身體會捕魚人的甘苦。
海風強陽光辣, 蔡素芬話很少,面對熟悉的風景,嫻靜地手持相機按拍。解說員滄海桑田了起來,說河流沖積而下的泥沙,將使水域漸次縮小,幾十年後將與陸地連成一片, 潟湖就會死亡。
在網仔寮汕靠岸,鬆軟的沙洲有木棧道導引,馬鞍藤在沙灘上伸長芽尖探索荒蕪的邊界,木麻黃細細枝條篩落陽光細細,穿越灰澹森林來到外海,蔡素芬淡淡看了幾眼。
在內海往返,風平、浪靜、無恙,回到陸地,整盆的青蚵正等著我們,夾至燒灼的木炭之上,烤開一小口,硬剝開粗礪的殼,從湯汁中挑出鮮甜的蚵肉入口。討論起接下來的行程,想去小說中的村落,蔡素芬說經過就好,不必進去。此時,店主的大白狗跑來撒嬌,小名「白目」,猛搖頭間發現眼珠少了一粒,眼前的世界從3D變成2D,我撫摸白目的頸項肚腹,將去刺的烤虱目魚與牠分享。
平曠單調的海邊,最顯眼的是人工物,一對白色金字塔,導引我們往台灣鹽博物館而去,裡頭本有《鹽田兒女》的展示區,館員說早撤掉了。非假日, 遊客稀,商品展售處全是結晶體,紀念商品與沐浴用品是鹽,奶茶冰棒摻鹽,咖啡是鹹的,獨獨沒有曬鹽的人。鹽山不再晶瑩潔白,被遊客的鞋底踩黑,與濛濛的空氣同其髒灰。下一站,就是小說的場景,蔡素芬却說,學齡前她離開鹽村搬家到大都市,每逢寒暑假還是會回來,童年的夕陽真是美,沒想到,政府在西邊蓋了條濱海公路,夕陽晚霞被水泥高架橋破壞,讓她很傷心,越來越不想回去。
我感受到蔡素芬的糾結,《鹽田兒女》的糾結,女主角明月的糾結,徘徊於心所愛的大方與招贅的丈夫慶生之間,上有強勢的母親,下有弟妹兒女要照顧,獨力負擔起經濟的重擔,處理不斷發生的衝突,忍辱負重也曾想逃離,明月最終忍了下來,「放棄所愛為家庭著想」,這是台灣勞動婦女的縮影, 這是作者排除一切寫成的《鹽田兒女》 , 民國八十二年掄得聯合報長篇小說獎,書熱銷不說,改拍成公視開台首檔電視劇,演員台詞編劇都是經典,現今仍是公視重播次數最多的自製影集。
接近小說的原場景,我們放慢速度,本只想在外圍拍拍照,但村落風光太迷人,我們被吸引進去,2D的文字3D化,紅磚、鳥鳴、海風,行走村落中,蔡素芬悠緩且熟練,領我們穿越廢屋間的小巷,來到面海的堤岸,橫亙於西的高架道路果然醜陋粗暴,蔡素芬步小巧階梯立於堤岸之上,凝結的面容隨即綻開,滿漲的河道通往海洋,藍天白雲無比開闊, 所有的遺憾都微不足道了。
於是, 作者當起了導遊, 說《鹽田兒女》寫到漁船歸航,人們從村莊的各個角落前來迎接,滿載的捕魚郎就是從眼前這條河道入港的,鞭炮聲與鑼鼓聲好不熱鬧,還拋出「銀角仔」給孩子撿拾分紅。去年(2012)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海邊》,有好幾篇以此為場景,蔡素芬指著某間房子說,那是她叔公的家,不要去打擾,哪處新蓋的樓房又是某個親戚的等等等等。
我們四處晃遊,桑椹結滿樹的果子,紅中發紫;防西曬與海風故,海邊的三合院特別低矮,腰椎一挺直,頭幾乎要頂到屋簷;牙白蚵殼隨處散落路旁,阿媽結繭的手拿針鑽洞,再用黑膠線穿成一串,要掛上蚵棚放回海中養新蚵。
悠悠繞繞來到廟口,逐步摸清村莊的地理,河道堤岸與三條巷子,構成長條形聚落,就是全部了。蔡素芬說,當初寫《鹽田兒女》,將明月的家預設在廟旁的第一條巷子,大方是靠堤岸的第三條,慶生沉溺賭博的雜貨店,就在廟旁,早就不存在了。空曠的廟埕,是中秋猜謎與歌唱大賽的舉辦地;當時新成立的國小轉眼廢校,變成村民的運動公園;而小說中的客運車,當時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興南客運, 就停在廟前。隨著台灣經濟起飛,鹽村人口大量外移,一批一批載著黝黑健壯的勞力,載著明月全家,先到佳里,再轉往港都高雄討生活。時光荏苒,故事未完,祥浩走進了《橄欖樹》,人生滄桑起伏,期盼許久的《星星都在說話》即將出版,這是鹽田兒女的第三部曲。
依依不捨離開原鄉,奔馳在筆直的大馬路上,醜陋的濱海公路如影隨行,兩側方寬的水域曾是曬鹽場,忙碌的鹽民揮汗工作,在兇狠的海風與毒辣的陽光下,用勞力換取暫時的溫飽,汗水是鹹的, 滴落而下結晶為鹽, 握在手中是粗礪的,含在口裡是鹹的,人生是苦的,老朽父老更為老朽,殘破村屋更為殘破,往昔的風日追不回,墩墩白鹽與安靜風日不再,等待的人何時會來?回憶的內海漸漸淤積,潟湖不會死,而是連接了新天新地,黑暗降臨絕非絕望,夜空綻開點點光芒,星星就要開始說話了。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著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
觀光船的設施齊備安全,解說員閩南語中氣飽滿,沿途導覽潟湖生態,灰爛泥灘紅樹林青翠亮眼,蚵棚竹枝乾瘦枯黑好似永不腐壞,行程還特地準備古早的捕魚器具「扳罾」(讀音:ㄅㄢˇㄗㄥ),讓遊客親身體會捕魚人的甘苦。
海風強陽光辣, 蔡素芬話很少,面對熟悉的風景,嫻靜地手持相機按拍。解說員滄海桑田了起來,說河流沖積而下的泥沙,將使水域漸次縮小,幾十年後將與陸地連成一片, 潟湖就會死亡。
在網仔寮汕靠岸,鬆軟的沙洲有木棧道導引,馬鞍藤在沙灘上伸長芽尖探索荒蕪的邊界,木麻黃細細枝條篩落陽光細細,穿越灰澹森林來到外海,蔡素芬淡淡看了幾眼。
在內海往返,風平、浪靜、無恙,回到陸地,整盆的青蚵正等著我們,夾至燒灼的木炭之上,烤開一小口,硬剝開粗礪的殼,從湯汁中挑出鮮甜的蚵肉入口。討論起接下來的行程,想去小說中的村落,蔡素芬說經過就好,不必進去。此時,店主的大白狗跑來撒嬌,小名「白目」,猛搖頭間發現眼珠少了一粒,眼前的世界從3D變成2D,我撫摸白目的頸項肚腹,將去刺的烤虱目魚與牠分享。
平曠單調的海邊,最顯眼的是人工物,一對白色金字塔,導引我們往台灣鹽博物館而去,裡頭本有《鹽田兒女》的展示區,館員說早撤掉了。非假日, 遊客稀,商品展售處全是結晶體,紀念商品與沐浴用品是鹽,奶茶冰棒摻鹽,咖啡是鹹的,獨獨沒有曬鹽的人。鹽山不再晶瑩潔白,被遊客的鞋底踩黑,與濛濛的空氣同其髒灰。下一站,就是小說的場景,蔡素芬却說,學齡前她離開鹽村搬家到大都市,每逢寒暑假還是會回來,童年的夕陽真是美,沒想到,政府在西邊蓋了條濱海公路,夕陽晚霞被水泥高架橋破壞,讓她很傷心,越來越不想回去。
我感受到蔡素芬的糾結,《鹽田兒女》的糾結,女主角明月的糾結,徘徊於心所愛的大方與招贅的丈夫慶生之間,上有強勢的母親,下有弟妹兒女要照顧,獨力負擔起經濟的重擔,處理不斷發生的衝突,忍辱負重也曾想逃離,明月最終忍了下來,「放棄所愛為家庭著想」,這是台灣勞動婦女的縮影, 這是作者排除一切寫成的《鹽田兒女》 , 民國八十二年掄得聯合報長篇小說獎,書熱銷不說,改拍成公視開台首檔電視劇,演員台詞編劇都是經典,現今仍是公視重播次數最多的自製影集。
接近小說的原場景,我們放慢速度,本只想在外圍拍拍照,但村落風光太迷人,我們被吸引進去,2D的文字3D化,紅磚、鳥鳴、海風,行走村落中,蔡素芬悠緩且熟練,領我們穿越廢屋間的小巷,來到面海的堤岸,橫亙於西的高架道路果然醜陋粗暴,蔡素芬步小巧階梯立於堤岸之上,凝結的面容隨即綻開,滿漲的河道通往海洋,藍天白雲無比開闊, 所有的遺憾都微不足道了。
於是, 作者當起了導遊, 說《鹽田兒女》寫到漁船歸航,人們從村莊的各個角落前來迎接,滿載的捕魚郎就是從眼前這條河道入港的,鞭炮聲與鑼鼓聲好不熱鬧,還拋出「銀角仔」給孩子撿拾分紅。去年(2012)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海邊》,有好幾篇以此為場景,蔡素芬指著某間房子說,那是她叔公的家,不要去打擾,哪處新蓋的樓房又是某個親戚的等等等等。
我們四處晃遊,桑椹結滿樹的果子,紅中發紫;防西曬與海風故,海邊的三合院特別低矮,腰椎一挺直,頭幾乎要頂到屋簷;牙白蚵殼隨處散落路旁,阿媽結繭的手拿針鑽洞,再用黑膠線穿成一串,要掛上蚵棚放回海中養新蚵。
悠悠繞繞來到廟口,逐步摸清村莊的地理,河道堤岸與三條巷子,構成長條形聚落,就是全部了。蔡素芬說,當初寫《鹽田兒女》,將明月的家預設在廟旁的第一條巷子,大方是靠堤岸的第三條,慶生沉溺賭博的雜貨店,就在廟旁,早就不存在了。空曠的廟埕,是中秋猜謎與歌唱大賽的舉辦地;當時新成立的國小轉眼廢校,變成村民的運動公園;而小說中的客運車,當時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 興南客運, 就停在廟前。隨著台灣經濟起飛,鹽村人口大量外移,一批一批載著黝黑健壯的勞力,載著明月全家,先到佳里,再轉往港都高雄討生活。時光荏苒,故事未完,祥浩走進了《橄欖樹》,人生滄桑起伏,期盼許久的《星星都在說話》即將出版,這是鹽田兒女的第三部曲。
依依不捨離開原鄉,奔馳在筆直的大馬路上,醜陋的濱海公路如影隨行,兩側方寬的水域曾是曬鹽場,忙碌的鹽民揮汗工作,在兇狠的海風與毒辣的陽光下,用勞力換取暫時的溫飽,汗水是鹹的, 滴落而下結晶為鹽, 握在手中是粗礪的,含在口裡是鹹的,人生是苦的,老朽父老更為老朽,殘破村屋更為殘破,往昔的風日追不回,墩墩白鹽與安靜風日不再,等待的人何時會來?回憶的內海漸漸淤積,潟湖不會死,而是連接了新天新地,黑暗降臨絕非絕望,夜空綻開點點光芒,星星就要開始說話了。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著有《時刻表》、《家工廠》、《海邊有夠熱情》、《晃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