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決勝負!台灣OTT百家爭鳴

2016年被稱為台灣OTT元年,美中台等各家業者如何透過內容創造競爭優勢、吸引使用者目光?最終勝利者可能會是誰?

台灣的OTT市場,終於進入戰國時代。今年1月,串流影音霸主Netflix挾著全球資源,浩浩蕩蕩直入台灣,連帶掀起漫天烽火。先是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投資的電影發行商CATCHPLAY推出數位影音服務CATCHPLAY On Demand,恰好隔了一周,百度撐腰的愛奇藝台灣站也在默默耕耘近五個月後正式開站。接下來,KKBOX集團旗下的KKTV、由雅虎奇摩影音服務集結而成的Yahoo TV跟著加入戰局。當然,更不能忘了早就卡位的LiTV、酷瞧和CHOCO TV,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電信的影音布局,以及民視、三立等衛星頻道業者提供的OTT服務。

對於熱愛在網路上追劇、看電影的新世代觀眾來說,再也沒有比現在更幸福的時刻了。

OTT的發展之所以如此蓬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根據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亞太地區的OTT營收將持續成長,估計會從2010年的7.07億美元攀升到2021年的184億美元。此外,全球內容傳遞網路服務商Akamai委託調研公司TechValidate所做的調查也指出,在目前尚未提供OTT服務的公司中,有半數公司計畫會在六個月內推出。

OTT產業看似一片榮景,土洋玩家陸續就位,觀眾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可是,誰才能取得最後勝利?大致來說,OTT的關鍵要素包括內容、技術和頻寬,而最能直接驅動觀眾的,永遠是精彩好看的節目。也因此,從美國、中國到台灣,每一個OTT業者,無不費盡苦心投入資源,集結大量優質內容。

優質自製內容創造差異化

收購版權是取得內容最快的做法。不過,對於有野心的OTT業者來說,產出具有差異化、高品質的影音內容,才是留住使用者的最佳手段。如果實際一點來說,一旦擁有質量強大的自製內容,也就不必受制於水漲船高的版權費用了。

在這方面,Netflix的做法已經相當純熟。2013年2月1日,Netflix第一部原創影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在平台上播出,博得使用者好評。不只叫座,品質也獲得肯定。那一年,《紙牌屋》第一季還入圍美國艾美獎(Emmy Awards)和金球獎(Golden Globe Awards)多項大獎,女主角羅蘋.萊特(Robin Wright)更以此劇成為第一個以網路影集贏得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劇集女主角的演員。

在今年9月剛落幕的第68屆艾美獎中,Netflix總共入圍了54個獎項,比去年的34項入圍成長59%。數量甚至比美國四大電視台NBC、ABC、CBS和FOX還多,僅次於HBO和FX電視台,排名第三。「Netflix不是因為碰巧運氣好,而是因為某些系統性的改變,讓他們生產優秀的內容。」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麥可.史密斯(Michael Smith)接受《財星》(Fortune)採訪時說。

反觀台灣OTT業者又是如何呢?若同樣以戲劇領域來說,CHOCO TV和KKTV近期的動作最積極。 CHOCO TV目前有七成內容來自採購,負責餵飽主流觀眾的需求,不過在未來一年內,預計會投入約5千萬資金拍攝內容,類型包括驚悚、愛情、喜劇和BL。「簡單講,我今天買得到的東西,別人也買得到。所以採購只是基本盤,但是自製可以讓我們拿下一些破局的機會。」CHOCOLAB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于遜說。而除了仰賴自製內容點出平台特色,CHOCO TV也不排除將內容再授權,從其他OTT平台或是電視台處獲得回收。這樣一來,不僅彰顯自家內容的品質,也可以補貼到前段的製作費用。目前,CHOCO TV首部合製劇《我們是歐爸》除了在自家平台上架,同時也在《蘋果日報》的「蘋果影視集」播出。

KKTV總裁、前KKBOX技術長蔡怡仁也有同樣想法。「音樂真的就是Library(圖書館)的概念,我們跟同家競爭者,大家都會有95%是一樣的。但影視大家都在追求差異化。」因此,除了積極和緯來電視網、南韓SBS電視台以及日本的富士電視台、東京電視台合作,KKTV今年還推出自製劇《重新。沒來過》,強調每集長度只有20分鐘,鎖定通勤族。

明年是台灣OTT決勝年

到了明年,戰局可能會有什麼變化?LiTV執行長錢大衛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便指出,市場整併一定會發生,預估明年上半年就會看到退場潮。

「我覺得明年是決勝期。明年大致七成就決定了,剩下三成在2018年可能會有翻盤的機會。」無獨有偶,CHOCOLAB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劉于遜也提出類似看法。「我認為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是很重要的競爭窗口期,最終應該可以留下兩到三個主導市場的OTT業者。網路世界是這樣的,不存在第三名以後的競爭者。因為當Network effect(網路效應)發生的時候,第三名以後的玩家在市場上是很沒有優勢的。」

劉于遜預估,戲劇和電影領域將會各留下一個贏家,另外,電信業者因為掌握了用戶,因此也有一定勝算。不過他認為,不屬於電視台或是內容製作公司的第三方業者最具競爭力。「因為電視台本身有壁壘。我如果是三立(電視台),東森不會把東西給我。」

不過,回歸根本,不論是OTT或是電視台業者,最終要面對的還是如何生產好的內容,帶動良性競爭。其中,商業模式很關鍵。「我覺得電視一定要收費制。Netflix或OTT進來,絕對會改變台灣的收視習慣。如果採行訂閱制,台灣電視台會倒掉一半。」網路直播政論節目《政問》發起者、客戶遍及亞洲各大電視台的JL Design創辦人羅申駿指出,電視產業之所以面臨困境,最主要是因為不是訂閱制,無法直接面對市場。「你今天花1千多塊,可以看到200多台,但200多台都是垃圾,」他語重心長說,「假如今天這個電視台,它播出的節目不好看,我一塊錢都不想給。但是如果這個電視台content(內容)是很好的,它要我付120元,我都願意。我覺得台灣要創造這樣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內容為王這個老掉牙的道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依舊是不變真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69期
http://www.bnext.com.tw/magazine/126907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69期
http://www.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