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弱救出口 投信買護台股
聯準會主席鮑爾是川普在2018年五月提名接任葉倫的職位,結果遇到了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於是供應鏈瓶頸推升了通膨,華爾街在2021年第一季就提出警語,但當時的局勢不容鮑爾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在川普時時評論美元太強的壓力,以及2021年正好是鮑爾任期的最後一年,在政治正確vs.專業正確的兩難情況下,聯準會提出「通膨暫時論」安撫市場對通膨的焦慮,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時間,聯準會就眼看著通膨慢慢滋長,直到2021年十一月拜登任命鮑爾續任聯準會主席,解決了政治問題之後,隔年三月鮑爾宣布升息抗通膨。
央媽變虎媽 股匯債市波動
先了解了這段背景之後,再來看看2022年底到今年九月為止,鮑爾是越來越鴿派?還是越來越鷹派呢?是的,鷹派!而且越來越鷹,理由很簡單,對於一個央行總裁來說,如果任內放任高通膨蔓延,卸任時抗通膨的任務沒成功,那麼歷史將如何評價這位央行總裁?
但是華爾街就是不想聽鷹派言論,選擇性的撿愛聽的,例如去年底的時候就預期今年上半年將降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調整成最快今年十一月降息,當然降息的前提是,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畢竟美債殖利率倒掛已經不是新聞了。
結果呢?現實是,十一月可能再升息一碼到5.75%,而且九月的點陣圖暗示明年的利率展望是更高,一舉澆熄了華爾街明年上半年在美國總統大選前降息的預期,於是十月的金融市場正在面對不想面對的現實─「央媽變虎媽」,消化聯準會傳遞給市場「更高、更久的利率政策」,股匯債市就在這樣的背景波動了起來。
美國勞工市場持續強勁
回顧2022年至今為止的升息路線,大致上吻合聯準會的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期望,既然主動權在聯準會手上,那麼聯準會最重視的勞工市場就是關鍵。
10月2日鮑爾表示聯準會的重點是在「持續一段時間內實現良好的勞動力市場」。那麼真實的美國勞工市場情況好不好呢?10月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八月JOLTS職位空缺急增69萬個,達到961萬個,白領職位激增,遠超預期,凸顯了勞動力市場的韌性。
職位空缺的增加主要來自:專業和商業服務領域,這部分增加了超過五十萬個職位,JOLTS報告是美國財長葉倫在擔任聯準會主席時最看重的勞動力指標之一,該指標也是聯準會高度關注的勞動力市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