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保險業 巨災賠款六百億美元 極端氣候釀禍占大宗

瑞士再保(Swiss Re)公布最新報告,去(二○一九)年全球共發生三一七起巨災,奪走一.一萬多條人命,經濟損失一四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四兆元),保險賠付了六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八兆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主要危險,氣候變遷導致的「次要危險」,對全球所造成的衝擊更加顯著。(次要危險:包含中低度損失事件、或由「主要危險」事件衍生,例如地震後的海嘯、颶風後的洪水,這類次要危險事件大多難以監測及預防,損失評估也有難度。)

例如日本哈吉貝颱風、莫三比克伊代氣旋、東南亞梅雨季帶來的大量洪水;另外在澳洲東南部,破紀錄的高溫,讓零星火苗蔓延百萬公頃的野火,歷時八個月才終於撲滅,甚至讓澳洲國寶無尾熊面臨絕種危機。

這些損失慘重的自然災害,大多來自於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累積風險,而在未來數十年,氣候變遷將造成更大損失,尤其隨著氣溫升高,瑞士再保預言,極端氣候生成災害的頻率及損失,將有增無減。

瑞再每十年針對氣候相關天災進行統計,根據統計,近十年(二○一○年~二○一九年)全球因氣候因素導致的保險賠款,幾乎是過去二十年的加總。

經濟成長帶來風險 也拉抬保險滲透度
瑞士再保研究院表示,雖然氣候變遷與災難之間的確切影響難以量化,但可以肯定的是,氣候變遷是全球經濟的系統性風險,而風險缺口正是保險業的利益所在。為了維持可保性,保險業更應動態偵測氣候變化的影響,將相關風險納入評估,提高保險覆蓋率。

另一方面,儘管經濟成長帶來風險,但慶幸的是,隨著經濟成長和薪資提升,人均保險支出也來到一定水平,二○一八年全球人均保費支出(即保險密度)突破新台幣二.一萬元。

天災導致的保險損失持續增加中,這也反映出,各國保險滲透度將跟著提高,人們愈來愈富裕,因而擁有更多想要保護的資產。綜合來說,SIGMA數據顯示,先進市場的保險滲透度,已從一九九○年的三.三%來到二○一八年的三.五%,新興市場的力道更勁,從○.三%來到一.五%。

全球巨災 亞洲及北美占六成 亞洲罹難人數是非洲兩倍
歷經連續兩年的高虧損後,二○一九年全球因巨災帶來的經濟損失總額,降低至一四六○億美元,其中有九十四%來自天災,合計占全球GDP的○.一七%,低於十年平均值○.二六%。

分從五大洲(六大地區,不含海洋/外太空)來看,亞洲巨災次數一○二次最多,其次是北美洲的八十七次,合計占比高達六成。罹難人數最多的也是亞洲,共有六五四六人喪生於災害,占比高達五十六.九%,罹難人數更是非洲的近兩倍。

極端氣候釀禍 為去年災損關鍵原因
去年巨災保險賠付六百億美元,換算全球保險缺口約有八六○億美元(1460億—600億=860億美元),低於十年平均值一三七○億美元。

二○一九年全球共發生三一七起巨災,較前一年度的三○四次稍高,有一萬一四九七人在災難中失蹤或死亡,較前年一萬三千多人略減,是歷年來SIGMA巨災報告中,罹難人數最少的年份之一,其中天災帶走八千條性命,尤其極端氣候扮演關鍵角色,另有三千人死於人為災害。

日本哈吉貝颱風 損失最大單一事件
在去年的保險賠款當中,颱風「哈吉貝」與「法西」侵襲日本,分別引發八○億及七○億美元的損失,稱霸全球巨災之首。

九月侵襲日本關東的中颱「法西」(Faxai),千葉市測量到的最高風速為每小時一二九.二公里(十二級風),最大瞬間風速則為每小時二○七公里(十七級風),強風豪雨讓日本首都圈的成田機場頓時成為「陸上孤島」,許多旅客受困滯留,還造成九十三萬戶大停電與交通大亂。

十月造訪日本的強颱「哈吉貝」(Hagibis),中心最大風速每秒五十五公尺,且挾帶豪雨,登陸後二十四小時內灌入九二六毫米驚人雨量,被視為「日本六十一年來最強颱風」,又遇上秋颱效應讓數十條河川決堤,引起水災及土石流,造成共七十九人死亡、逾五萬棟房屋淹水,有些房屋甚至直接被洪水沖毀,宛如海嘯過後。

兩起天災再次印證了,次要風險在全球經濟損失中的「貢獻度」,愈來愈不容小覷。

二○一九年全球最強颶風 摧毀人間伊甸園巴哈馬
威力強大的「怪獸颶風」多利安(Dorian),於九月侵襲北大西洋島國巴哈馬,以該國「史上最強的登陸颶風」之姿,造成五十多人死亡、千人失蹤,緊接著朝美國東南方的北卡羅萊納州逼近,許多地區陷入狂風暴雨,就連不在暴風範圍的佛羅里達州也傳出死傷災情,最後又造訪加拿大新斯科舍。

多利安最初以最大威力的五級颶風之姿進入巴哈馬北部,是去年全球最強的風暴,也是大西洋有史以來第二大颶風,陣風可達時速三二○公里,讓巴哈馬這塊被譽為「人間伊甸園」的淨土,成為屍體成堆、沒有乾淨的飲用水、電力和食物的煉獄,就連災後的救難隊,都是騎著水上摩托車和駕駛船隻,在被淹沒的屋瓦裡進行搜救,是巴哈馬史上最慘災害。

滯留三十六個小時後,多利安強度削弱為三級颶風入侵美國,但強風暴雨依然引發龍捲風及洪水,當地高達三百萬人遭強制撤離,釀十死、二十五萬戶停電,經濟損失至少十二億美元。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5月號(377期)現代保險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